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马谡别传 > 第七百八十七章 孟达之死(9)

第七百八十七章 孟达之死(9)

    为了让孟达放心举兵起事,诸葛亮让手下带来了李严的信件。

    李严在信中告诉孟达,他已经整顿兵马,即将开拔到魏兴郡的附近,等待孟达举事。

    李严承诺,一旦得到孟达举兵反叛的消息,他就发兵攻打魏兴郡。

    孟达再从上庸发兵攻打魏兴郡,两面夹攻,申仪可擒。

    打通上庸与蜀汉的通道,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兵力支援,然后以依托城池,与司马懿对战。

    司马懿接到申仪的举报,看到申仪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马上知道,孟达这是真的要反了。

    司马懿害怕孟达突然发难,接引蜀军进入上庸,那时夺回上庸的希望就断绝了。

    于是,司马懿立即写了一封信,坦言有人诬告他。

    他在心中详为慰解,劝说孟达不要中了诸葛亮的离间之计,朝廷还是信任他的。

    司马懿与曹丕关系很深,知道孟达与曹丕之间的事情,在信中多次提到曹丕对孟达的信任,使孟达大为欣慰,放松了警惕。

    司马懿把这封信,派心腹快马送给孟达。

    与此同时,司马懿还写好奏折,派人飞报朝廷。

    他自己却不等皇帝曹叡的诏命,先斩后奏,亲自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

    ......

    ......

    诸葛亮派出使者以后,还是不放心孟达,他思考了一晚上,觉得不管孟达的叛乱成不成功还是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第二天,诸葛亮提笔开始写《出师表》

    北伐的准备已经完成,朝廷上关于北伐的辩论你,也有几场。

    诸葛亮北伐的理由充足,他下笔如有神,《出师表》一挥而就。

    次日,后主早朝,大会官僚,孔明出班,上《出师表》一道。

    表曰: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咨,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刘禅接表,让轮值太监黄皓当堂宣读了《出师表》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了经历与感恩之情,分析当前形势与建议;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诸葛亮表明自己北伐的坚定决心。

    他深知此次北伐责任重大,困难重重,但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

    黄皓声情并茂,读到“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他双眼微红,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黄皓
新书推荐: 我识海中有九十九座武道碑 盗笔,谁家好人下墓自带棺材, 甜文男主他在虐文世界里杀疯了 不会魔法,但我有禁魔骑士 我屠杀妻子全族,被她追杀七百年 没有背景的我只好成为教父 隐士花匠 为爱让我放弃编制?我走你哭啥 末世小民苟活 我娶的老婆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