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马谡别传 > 第七百八十六章 孟达之死(8)

第七百八十六章 孟达之死(8)

    郭模虽然从小读书习武,但投靠诸葛亮以后,就以练武为主。

    作为诸葛亮的护卫统领,他的职责当然是护卫诸葛亮的安全。

    平常也替诸葛亮跑腿,送一些重要的文书、信件、礼物之类的东西。

    孟获所送礼品含义,弯弯绕绕太多,郭模真的是弄不懂,弄懂也没有用。

    但他知道,他把这些东西亮出来,绝对无法证明这是孟达送给诸葛亮的,也无法说出其中隐含的意思。

    郭模算是领教了孟达的奸猾!

    他知道,要想揭露孟达要叛魏归汉这件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好在还有马谡!

    在郭模来上庸之前,马谡分析了各种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办法。

    现在孟达的这种情况,郭模只能用最后那种方法,那就是诈降。

    马谡给他选定的诈降对象,是魏兴郡太守申仪。

    申仪和郭模是老熟人。

    最初申仪与兄弟申耽,在西平、上庸之间聚众数千人马,想要投靠张鲁,但没有达到目的。

    后来曹操夺取襄阳,申家兄弟又派遣使者拜诣曹操,求取官职。

    曹操赐予他们将军称号,让他们担任上庸都尉。

    此时,蒯祺还在担任上庸太守,是申家兄弟的上官。

    郭模先是作为诸葛亮的书童,后来是侍卫统领,和蒯祺经常来往,与申家兄弟,非常熟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命令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郡,之后孟达又要进攻上庸郡。

    刘备担心孟达一人难以独任,于是派遣刘封前往,统领孟达军,会师上庸。

    申仪投降刘备,刘备任命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关羽围襄阳、樊城时,刘封、孟达因郡县初附而拒绝发兵相助。

    关羽覆败后,孟达担心获罪,于是率领部属降魏。

    之后,魏帝曹丕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一起攻打刘封,作为刘封的部下,申仪背叛刘封,致使刘封兵败逃回成都,最后被刘备赐死。

    申仪被曹丕任命为任魏兴太守,封侯,驻于洵口。

    申仪与孟达属于同一类人,他先是叛曹操归降刘备,后又叛刘备归降魏国,都是反复无常之人。

    他们这种人,为了自身和家族利益的考虑,会在不同势力之间摇摆,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和权力。

    他们又在同一个地区,申仪认为,以他的家世、资历、功劳,都要略强于孟达,待遇理应高于孟达。

    而曹丕却把孟达树立为典型,职位、爵位都在申仪之上。

    要说申仪没有想法,肯定是不可能的。

    上次曹丕五路大军伐蜀,申仪作为孟达的手下,参与攻打汉中郡。

    一路上,孟获拖沓不前,最后曹真孤掌难鸣,只能退兵。

    申仪看出孟达是故意驻足不前,马上写信上报朝廷,密告孟达私通蜀汉,但曹丕却不相信。

    当时曹丕刚把孟达树为典型,高官厚禄拉拢。

    结果孟达却私通蜀汉,这是在打曹丕的脸!

    曹丕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就算孟达是真的私通蜀汉,脚踏两只船,他也要办成是假的,何况孟达只是在保存实力。

    申仪上告孟达没有结果,反而遭到曹丕的训斥,心里的怨念可不小!

    他一直在监视孟达,想要抓住他私通蜀汉的证据。

    申仪和孟达是同一类人,很多思维是相通的,他很快察觉到了孟达的异常。

    他的直觉告诉他,孟达这次肯定要反叛,甚至有可能是归顺孙权。

    但他无论如何找不到证据,他也没有坐等孟达反叛。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申仪告密的事情,孟达早已经知道了,两人相互提防,势同水火。

    孟获一旦反叛成功,第一个要杀的,肯定是申仪,因为魏兴郡,刚好挡在蜀汉与孟达的通道上。

    申仪为了自保,不得不提前准备,他悄悄把军队驻扎在蜀军前往上庸的必经之路上,阻断蜀军对孟获的接应。

    申仪还在努力寻找孟达反叛的证据,证据却送上门来。

    郭模拿着孟达送给诸葛亮的礼物,直接到魏兴郡,找到申仪投降。

    申仪和郭模是老熟人,知道他是诸葛亮的侍卫统领,他前来投奔自己,他并不是很想接受,但还是把他叫进来,问问缘由。

    他现在镇守的魏兴郡,与蜀汉比邻,他可不想为了一个郭模得罪蜀国丞相诸葛亮。

    被诸葛亮惦记上,不但魏兴郡不保,自己的性命都有危险。

    郭模进来以后,并没有多说,而是直接拿出那些孟达送给诸葛亮的礼物,告诉申仪,孟达已
新书推荐: 做旧青铜器,警察找上门 四合院之刘光天的隐忍 快穿:我带四哥畅游小世界 古今物资交换助我暴富 我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亿抚养金 我在西游苟成最强大反派 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 拯救学渣 神经,才三岁,系统让我娶女帝? 你好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