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
在前世,徐长安老家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因此他决定将这玩意儿照搬过来试试,至少得叫这生活在干燥北方的老夫子,口角生疮,菊花发紧三天。
谁让他无端唤出几只老虎,差点把自己吓尿了呢。
方才的那位未遂打虎英雄名叫“程知行”,据说是刺史大人家公子,能文会武,每月苏先生授课这几天,他都会准时赶到。
几年来从未断绝过。
在程知行的陪同下,徐长安来到学馆后院的厨房里。
粗略一看,三足铜锅,木炭,芥姜、茱萸,花椒,葱,蒜,盐,菜油,猪骨,腊肉,冬笋,木耳,白菜.....还有祛除腥膻味的小包石灰。
嗯,所需材料还算齐。
既如此,即刻开整。
炒料,熬汤,打底,码菜......对徐长安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
穿越过来快一年了,他还没有机会这般亲自动手做自己喜欢的食物呢。
当然,现在的这个世界,可没有辣椒这个东西,要调配辣味,他只能依《本草纲目》所载,将茱萸捣烂,滤取汁液,加入适量熟石灰水搅伴,再撒上打好的芥末粉,调进切碎的芥姜,葱,蒜......
程知行瞧着甚是好奇,也在一边帮他打了下手。
半个时辰后,油花飞溅,红汤翻滚如浪,一股混合着辛辣和油香的味道,在厨房之中弥散开来。
“阿嚏”,程知行冷不防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这就是你做的餐食,能吃么?”他表示有点怀疑。
徐长安试着尝了一口,味道虽不如前世吃的那般丰厚多样,但还算不错,能解肠胃之苦,于是微笑道:“你尽管去请先生便是,能不能吃,好不好吃,待会儿先生自有评说。”
程知行只得将信将疑点了点头。
......
怕室内味道久聚不散,徐长安将火锅摆放在院中的小亭里。
小木顶,内有石桌石凳,正是极佳场地。
已近黄昏,山风吹过,香味却是飘散得更远更浓。
只在片刻之后,苏三省已急急地走了过来,未及入得小院门来,便已喉咙大动,唾液津津而出。
“这个东西能吃?”他看着三足铜锅下烧得赤红的木炭,锅里红浪翻腾中的食材,同样有点懵。
“先生一试便知。”
苏三省皱了皱眉,将一块亮晶晶的冬笋片吞进嘴里。
“好辛,好辣!”他的眼泪夺夺眶而出,随即大叫道,“人间竟有如此美味!”
这一句直接就快把徐长安给整不会了,虽说这玩意儿前世能够风靡天下,自有其美妙之处,但像先生这般夸张的模样,好像还没见过。
何况它还这么辣啊!
“这食物叫什么?”苏三省下筷如飞,满嘴亮油,含含混混地问道。
“火锅。”
“妙啊,锅下炭火不息,汤油红亮似火,合该有此名......知行,你且尝尝。”
“是,果真是味道丰富啊......虽说有些辛辣。”
徐长安不得不感叹,果如苏苏姐所言,这位苏先生,就是一标准吃货啊,美食一入口,万事皆好言,看来这一关便是过了。
猛吃好几口,先生放下筷子,感叹道:“若配以好酒,便是神仙也不如了。”
程知行倒是乖觉得很,躬身道:“先生说的极是,学生这就去里面寻寻看。”
“且到厨房后面寻去。”
“学生知道了。”
片刻之后,程知行便笑吟吟地提了一壶酒出来,道:“幸得先生提醒,学生进到后室,在木架上寻得此物。”
苏三省大喜,拨开塞子,顿时酒香四溢。
“如此好酒,你俩有口福了,快快坐下,陪老夫喝一点。”
“是呢。”
酒入热肠,让人全身起了一层毛毛汗,在夜风微凉的夜晚,没有比这更舒服的感觉了。
古代的酒以大米、黍米、粟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加之受酿酒技术所限,酒精度数都不会太高,差不多十度以下,微甜,几乎可当饮料饮用,所以“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诗句,也不过略微夸张一点而已。
这对前世就不大爱喝白酒的徐长安来说,就显得太友好了。
“好酒!”
程知行咂咂嘴巴,意犹未尽:“请问先生,这酒何名?”
“酒名‘曲居士’,据说是这方圆二十里最好的酒了。”苏三省道,“山前稻谷山中泉,白露始酿,至仲春出液,入坛封泥藏六月方成,可谓上品也。”
“曲居士,这名儿倒是有趣,老板可姓曲,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么?”
“不是。”
苏三省摇了摇头,眼睛望向徐长安,笑道:“长安可知其名由来否?”
你们这儿的酒我怎么知道?
徐长安一怔,暗自说道,但一瞧先生一脸戏谑的模样,心中一动,笑道,“只是学生想起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