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阳光努力穿透云层,给这座城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
刘尨的府邸前,亲卫营的将士们早已整齐列队,他们身着精良铠甲,手持长枪利刃,身姿挺拔,目光坚定,静静等待着出征的命令。
战马们偶尔刨动蹄子,发出阵阵嘶鸣,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远行而兴奋。
马忠、典韦、陈宫、毛玠等人围在刘尨身边,神色各异,但都透着一股紧张与期待。
刘尨身着一袭黑色劲装,外披一件绣着金色纹路的披风,腰间佩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整个人显得英气逼人。
“主公,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马忠上前一步,抱拳说道,他的眼神中透着忠诚与坚毅。
刘尨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沉稳地说:“此次前往徐州,路途遥远且危机四伏,大家务必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末将定当全力护主公周全!”典韦拍着胸脯,大声吼道,声音震得周围的空气都微微颤动。
陈宫轻抚胡须,眼中透着思索,说道:“主公,此番徐州之行,虽有诸多未知,但也是我们的机遇。陶谦既然有意相让,我们不妨先去探个究竟,再做定夺。”
刘尨看向陈宫,露出一丝信任的微笑,“公台所言极是,有你在我身边出谋划策,我安心不少。”
毛玠也上前说道:“主公,粮草辎重均已筹备妥当,沿途的补给点也已安排好,可保大军顺利前行。”
“好,有你们齐心协力,何愁大事不成。出发!”刘尨大手一挥,发出了出征的命令。
随着刘尨的一声令下,亲卫营的将士们整齐划一地跨上战马,队伍缓缓前行,踏出了邺城的城门。
街道两旁,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眼中既有对这支军队的敬畏,也有对徐州局势的担忧。
刘尨坐在马上,看着这一切,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徐州百姓带来安宁。
一路上,队伍沿着官道疾驰,马蹄声哒哒作响,扬起一片尘土。
刘尨与陈宫并驾齐驱,时不时地讨论着徐州的局势以及应对之策。
“公台,你说陶谦此番真心相让的可能性有多大?”刘尨皱着眉头,眼中透露出一丝疑惑。
陈宫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依我看,陶谦年事已高,两个儿子又难当大任,徐州局势复杂,他或许真的认为只有主公能带领徐州走向安稳。但也不排除他另有试探之意,毕竟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他不会轻易放手。”
刘尨微微点头,“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做好万全准备。曹操屯兵琅琊国,对徐州虎视眈眈,我们必须小心应对。”
正说着,前方探马来报:“主公,已抵达鲁国边境,管亥将军率领一万军队在前方等候。”
刘尨精神一振,“快,加快速度!”
不多时,刘尨等人便看到了管亥和他的军队。
管亥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见到刘尨,立刻单膝跪地,高声喊道:“末将管亥,拜见主公!”
刘尨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扶起管亥,笑着说:“管将军,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管亥站起身,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多谢主公挂念,管亥一切安好。得知主公前往徐州,特率部前来汇合,听候主公调遣!”
刘尨拍了拍管亥的肩膀,“好,此次前往徐州,你这一万军队暂为护卫军,务必保护好众人安全。”
“末将遵命!”管亥大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斗志。
在鲁国稍作休整后,大军继续向徐州进发。
随着距离徐州越来越近,众人的心情也愈发紧张。
刘尨不断地与陈宫、管亥等人商讨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策略,从如何应对曹操的突袭,到如何在徐州城内站稳脚跟,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
终于,徐州的城门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城门前,陶谦早已带着一众官员等候多时。
陶谦看到刘尨,立刻快步上前,拉着刘尨的手,感慨万千:“刘使君,想当年我们一起讨伐董卓,仿佛就在昨日。如今一晃多年过去,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刘尨也感慨地说道:“陶公,多年不见,您风采依旧。只是这徐州局势,让您操劳了。”
陶谦微微叹气,“唉,这乱世之中,想保一方安宁,谈何容易。刘使君能来,真是徐州百姓的福气。”
众人寒暄几句后,便一同进城。
徐州城依旧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但仔细看去,百姓们的脸上却带着几分忧虑。
刘尨心中明白,徐州表面的平静下,实则暗流涌动。
来到州牧府,陶谦早已命人备下丰盛的酒席。
众人分宾主落座,一时间,酒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