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的反攻比预计的时间早了三个月,应该感谢张岚清的突然出手,打破了松山阵地,才让整个反攻变得顺风顺水。
因为松山阵地是滇缅公路的必经之处,如今被第五路军麾下一个团的兵力驻扎。
看着车辆进出,将大批物资运输过来。
收复滇西之后,远征军决定在芒市休整,并巩固收复的地盘。
顺带着处理伤兵及物资,做好接下来继续反攻的机会。
同样来自山城的一则密令,严令部队不得出国。
再往前打就是缅北的地界了,驻印军正在进攻密支那。
密支那是中印公路的必经之处,一旦打通它,就可以直达滇西。
大大缩小飞机航运的距离,也可以凭借公路将大批的物资运输过来。
缅北的反攻由驻印军展开,此时已击溃18师团,不可一世的甲等师团,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式作战思路的华夏军人,吃了一场大大的败仗。
驻印军新38师、新30师为主力,英印军36师等辅助部队也展开了攻势。
于野人山所在的胡康河谷,大败日军主力,以强横的姿态,杀入密支那地区。
在43年年底,及44年年初的这段时间,打通了密支那,打通了中印公路及滇缅公路。
驻印军在密支那休整,按照山城之命令,重新规划各师。
补充人手后,编练为新1军、新6军两支部队,全美械装备,又是经过美式教官训练,绝对的王牌。
打通公路之后,负责滇西反攻的远征军也迎来了大礼包。
拿到了13个师的美械武器装备。
但跟驻印军相比就差了一个档次。
更多是步枪、冲锋枪、60迫击炮,基本看不到榴弹炮等重型武器。
汽车连成长龙,将武器装备运输到芒市等地。
张岚清毫不客气的拦下车队,他第五路军在反攻中功劳甚大,拿走3个师的武器装备不过分吧。
手上有三个师的兵力,分别是五路军5师、预备2师、55师。
打了几场硬仗,拿到美械武器补充。
何况他本人还是远征军的副司令,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机会。
近水楼台先得月,先把装备拿到手再说。
日军在缅战区投入了四五个师团的兵力,如今56师团、18师团几乎全灭,剩余三个师团的主力调动。
筹备防守作战。
滇西与缅北的地盘丢失,令日缅方面军转入被动防守的局面。
既要面对来自滇西的压力,又要防备来自英印军等反扑。
虽折损了两个师团,但鬼子依然有一战的机会,尚有三四个师团的主力部署于缅战区。
真打起来,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局势有了新的变化,缅北滇西暂时处在了主动进攻的态势。
于西皮先生而言,收复了缅西,策应了缅北反攻,这就是一场大大的胜利。
值得大书特书,更要让鹰酱、日不落看一看,华夏士兵说到做到,完成了预期的作战目标。
总结起来一句话,活干完了,得多给点武器装备。
这次作战,让很多人意识到了,美械装备,好东西啊。
尤其是西皮先生,恨不得再来30个师的美械武器,把国内的嫡系中央军全部装备一轮。
此中的利益纠缠,不做多提,那是西皮先生跟史迪威的事情。
于张岚清而言,继续往南拿下腊戌,抢夺该地区囤放的作战物资才是要事。
但日寇尚有3个师团的主力,超过10万兵力驻防在缅。
单靠3个师,绝不可能打得过。
何况他的基本盘也不在这边,后勤如何保证,弹药物资如何保证?
如今守着滇缅公路,先把这个天时地利给占了。
松山是第五路军打下来的,驻扎在松山是谁都抹不去的问题。
令刘丹青将三个师沿滇缅公路驻防,时刻紧盯着进出车辆。
他张岚清也是有身家的,决定在这里开辟一处黑市交易。
只要有美械装备、英械装备运输过来,就总有见不得人的交易。
药品、军火、国外的商品,均要从滇缅公路运输过去。
守在眼皮子底下,这才是真正的近水楼台。
同时期,国内出现了较大的变动。
日寇的海上的交通线被阻断,太平洋战场上的接连失利,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利的局面。
决心打通华夏战区的交通路网,通过陆地来实现物资的流转。
保证后勤线路,能够贯通东南亚及东亚。
为了筹备这场大战,在本土编练14个独立旅团及8个野战部队,用于接管华北、华中地区的治安情况,然后抽调出机动兵力,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44年1月24日,鬼子下达了正式作战的命令,发动豫湘桂大会战。
远在滇南的张岚清察觉到了华中地区变化,立马安排飞机返回自己的老窝。
第五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