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难道不是一件人生中的大喜之事吗?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让她感到惊恐不安了。
丈夫离世后,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她已经没有任何烦恼可言。
而且,她娘家的兄弟们也得到了儿子的器重,为何古人更倾向于信任舅舅而非叔伯呢?原因在于叔伯可能会与你争夺家产,而舅舅则会帮助你抢夺他人的家产。
历经多年的休养生息,王朝终于迎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事实上,许多朝代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即使到了近现代,也存在着许多忍辱负重的时刻。
如果不忍耐,就需要发动战争,而一旦开战,国家就难以富裕起来。
有时候,为了天下苍生,不得不选择忍耐,然而,却会有人指责他们软弱无能。
人们似乎忘记了圣人曾经说过的话:“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开国皇帝本就有意削弱诸侯势力,但为了确保江山稳定,只能暂且隐忍。此外,为了巩固政权,还必须与周边各国联姻。
现在她的儿子登基这么多年,忍了这么久,终于是可以进行这最后一步了。
不过他还是太年轻,着急了,用了强硬的方式削藩,最终面对诸侯的举兵威胁,他只能推出老师顶罪了。
老师:孝死我了
当然他跟这位造反的藩王还有一个仇恨,他跟对方的儿子下棋,因为一些矛盾,他举起棋盘就这么把人家砸死了。
华宁瑶:棋圣啊,永不会输。
造反嘛,自然要有名头,自古以来最好的名头就是清君侧,这个理由既正当,又能得到不少人的支持,所以,老师卒!
虽然老师卒了,但此时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造反的藩王们深知,一旦他们退兵,等待他们的将是朝廷的严惩,因此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造反。
华宁瑶:老师白死了,好惨,要不说伴君如伴虎呢?
而那位刚登上皇位不久的皇帝,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他一边忙着平定叛乱,一边还要应对国内的各种问题。
好在,他有一个好弟弟,面对叛军围城,死守城门,城内百姓也是拼死抵抗,无一人出去投降。
有人会问,为什么古代的军队不绕道,不经过城池直取首都就好了,想的挺美的,不用吃不用喝,还不担心被人插菊花。
然后造反的就被这一个时期的一位猛将给平了,自然还是得感谢他亲弟弟给力。
平了叛乱之后,国家再次进入休养生息的时候,便有了一个小巅峰。
然后这位皇帝也卒了,恭喜这位民间走出来的女人,又熬死了一个皇帝,成了太皇太后。
。。。。。。
接下来便是那位千古一帝了,刚登基的他只有十五岁。
说到这位千古一帝的太皇太后,她是挺能活得,把丈夫给熬死了,还干了不少的坏事。
她不仅冤杀了一位抗击匈奴的猛将,给边境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其行为更是恶劣至极。
这种行径无疑是一种恶事,让人无法原谅。此外,她还强迫儿子给自己的家人封侯,完全无视开国皇帝立下的规矩——无功不得封侯。
而她的好小儿子,由于那次叛乱被那个大将当作诱饵,心中一直愤愤不平,于是常常在母亲面前诋毁那位将军。
受此影响,当妈的也开始挑拨大将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这位将军被活活饿死在狱中。
这样一来,抗击匈奴的猛将又少了一个,更为过分的是,她纵容小儿子对自己封地上的百姓进行各种压迫,甚至允许他使用天子仪仗,甚至还企图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小儿子。
然而,这一举动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最终她的儿子竟然动手杀死了那些大臣。
幸运的是,她的小儿子已经去世了,而且是在自己的封地里死去的,但她却诬陷自己的大儿子,声称是他杀害了弟弟。
由于母亲的这种行为,大儿子心情低落,不久后便抑郁而终,不得不说,人老了就不应该再执政,也不要老是干预朝廷的事务,必须要承认年龄大了,人会变得糊涂的现实。
无论是男性执政者还是女性执政者都是如此,就像那位皇帝,如果不是过早离世,他的政绩将会非常出色。
同时,她因为孙子推行新政策,与自己的主张相悖,挑战了自己的权威,于是将主张新政策的官员处死。
幸好这位皇帝还很年轻,足以熬到这个老太婆自然死亡。
临终前,华宁瑶看到了她人生中的一些闪光时刻,首先是她小时候与父母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那时的她无忧无虑。接着便是她和丈夫年轻时相互陪伴的美好时光,也许他们曾经真心相爱过。
只不过无论是在皇家还是民间,真心从来敌不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