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三个人便凑在一起商量,决定一个月两元钱的学费,完全符合当地的生活水平。
当然,如果没有钱,还是有其他的办法的。
比喻可以用粮食,瓜果,肉类代替,折换成当地的价钱,就像古时候的束倄一样。
这样,莫小雪他们的生活便不用担忧了,不用种菜种粮,也不用两兄妹外出做苦力讨生活,而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了。
他们商量好后,便敲定了了扫盲班的名字,叫做“小雨扫盲课堂”。
莫名其妙地,苏小雨便感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最好。
商量好后,三个人便分头行动起来。
小雪找出一个他爸揽工的铜锣便高高兴兴地去招生了。
而另一边,莫小松帮苏小雨煲了药后,便拿出小心保存的工具,再到杂物房间里面挑几块好木板,便吭嗞吭嗞做黑板了。
苏小雨则回房间里面休息,同时在策划设计着课程。
只见莫小雪手持一面铜锣,另一只手紧握着一根棒槌,兴高采烈地从村子的这头走到那头。
她边走边用力敲响铜锣,并扯着嗓子高声喊道:
“小雨扫盲课堂正式开班啦!不识字的快来报名读书哦!教写字又教算数,只需每月支付两块钱学费,保证把您教会,学成之后就能成为有文化的人啦!”
村里许多人都认识莫小雪,见到她如此古怪的行为,一名中年妇女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雪丫头,你今天不用去上工吗?怎么弄起这个小雨扫盲班来了?”
莫小雪满脸笑容地望着那位妇人回答道:
“春婶,你有所不知,我已经不去上工啦!我家最近来了位教书的女先生,她打算在我家开设一个扫盲班,而我和哥哥会协助她教学。您也一起来参加学习吧,一个月只要两元钱而已呢!价格非常实惠,等学完了您可就是文化人咯!”
那位被称作春婶的女人与身旁的另一名妇女对视一眼,面露疑惑之色,不禁开口询问:
“你们家啥时候来了个女先生啊?我们咋都不晓得呢?”
莫小雪便按照小雨教的那样说:
“她是我的一个远房的表姐,在我家里住一段时间,看到这里也没有教书先生,便动了心思帮助大家。”
“她说大人小孩子都教,都一样的价钱,她还说,你们学习到文化知识了,就不会让人欺骗 了。”
这里的人们绝大多数都吃过没文化的亏,平日里遭人白眼都是常事,更别提外出打工时要是碰上不良雇主,那可真是被人家骗得团团转。
好多人甚至连“一”字长得啥样儿都不晓得,想给家里人写封信还得花钱请专门的先生代笔,等信寄到家又得再找个人帮忙念一念才行。
如此这般折腾下来,这信也就只能报个平安、传递些寻常消息罢了;
至于那些私密之事或者美事,亦或是男欢女爱之情,谁还敢托他人代写或诵读啊?
毕竟多一个人知晓这些秘密总归不是件好事。
所以说,识字断文实在太重要啦!
众人听莫小雪这么一说,纷纷聚拢过来,如一窝蜂围在她身边,七嘴八舌地向她抛出一大堆问题。
而小雪则始终面带微笑,耐心细致地逐一作答,同时还不忘卖力宣传自己的扫盲班。就这么一来二去的,有些人开始动心了。
春婶也有点心动,她全家人都不识字,所以吃了很多苦,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来。
她家里有两个丫头,和一个小子,丫头读不读书都无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反正长大也是嫁给别人的,成了别人家的人。
但是唯一的儿子却不同,她也不想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睁眼的瞎子,会写会算了以后也有一个好的将来。
于是便动了心思,想让她的儿子来读。
她担心地问小雪:“雪丫头,如果我们学不会,我们不就是很吃亏了”
小雪耐心地说:“你们不会吃亏的,我们都是按月收费的,又教识字,又教算术。而且我的那个表姐说,她到别处教书,人家两个月后便会写信了,多厉害。叭啦叭啦@#¥¥%%&*
莫小雨也感觉 到自己说谎好像不要钱的,张口便来。
说得那个春婶一脸的信服和向往,觉得性价比非常高。立刻便回家拿出珍藏的两元钱出来,拉着一身是泥巴的儿子大明都报名。
苏小雨看到有人来报名,当然高兴到不得了,于是忙叫正在刷油漆的莫小松拿一些纸笔了来记录下来。
哪知,莫小松找了一圈,啥也没有找到,他说以前有笔有纸的,但是却被别人拿走了。
小雨也不知道怎么办,莫小雪悄悄地拉着她说:“小雨姐,别慌,我在心里面已经把他们记下来了,下午,我再到村里的店铺买点纸回来,我说出来,你再记下来。”
小雨听完,不禁对面前的这个小姑娘另眼相看,这小雪的记忆力挺不错的。
有了春婶的带头,其他的也有好几个人报名了,有的为自己报,有的为家里人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