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50岁的女人私密很紧 > 第七章 接踵而至的问题(下)

第七章 接踵而至的问题(下)

    转眼几个月过去。

    杨欣在这几个月里,回了学校把毕业的事情搞定,又回到了牛村。

    而他申请的贷款早已批了下来,他用这笔钱租了村里的机动田,又买回了一批红橘作为砧木,在父母和村里面一些人的帮助下,完成了机动田的栽种和嫁接。

    同时因为部分村民嫁接失败的经历,让杨欣认识到,除了给他们传授技术外,还应该经常提醒这些村民要注意和警惕的事情。

    比如说到了秋季,他就长扎在果园中,警惕着红蜘蛛的蔓延。

    红蜘蛛的学名叫做叶螨,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害虫,而且它的个头很小,不到一毫米,隐藏在叶片背后,很难被发现。这种害虫要吸食植株的汁液,会破坏叶片里面的叶绿素,让叶片呈现出灰黄色,甚至提早掉落,对于植株的存活以及挂果,都会出现极大的影响和破坏。

    村民们纷纷被杨欣发动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跟着他学习培育春见需要注意、重视的种种情况。但是有人学的认真,有人就不是那么仔细了。

    转眼到了年底,部分营养比较好、长势比较喜人的春见植株,开始有了挂果。

    不过这是嫁接的第一年,能挂果的植株比较少,果子也不多,品质也要差点儿。

    即便如此,看到嫁接植株上面挂着的果子,村民们还是很亢奋。因为这些果子,证明他们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费,开始有了回报与结果。

    等到这些柑子成熟,有人迫不及待的摘下了几个,掰开品尝了味道。

    甜!

    虽然还没有到最甜的时候,可依旧是比别的柑橘要甜。

    村里面之前没能分到春见柑吃的人,在这個时候也都分到了几瓣。而在吃了春见柑后,再让他们去吃普通的柑子,他们就觉得受不了。

    酸牙,涩口,让人牙齿都被惊到了。

    “这个春见柑,怎么这么甜?”

    之前对春见柑的味道心存怀疑,没有跟到杨欣种植春见柑的村民,在尝到了春见柑的甘甜滋味后,都很惊讶。同时也有些后悔,如果当初他们没有迟疑怀疑,也跟到搞,那么等到明年,嫁接的春见柑正式大面积挂果的时候,是不是也能跟着赚一笔呢?

    不过很快,他们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春见柑味道确实不错,但好不好的卖,能卖到什么价钱,谁也说不好。

    毕竟在过去的这两年里,各种柑子的行情都不怎么好,而春见柑的嫁接培育不仅耗时耗力还耗钱,他们觉得还是再稳稳、再看看的好。别到时候力出了,时间耗了,钱也花了,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像前几年里,村中一窝蜂去种金钱草一样。

    这种跟风种经济作物却亏钱的事情,他们都经历过,甚至还不止是经历了一次,这次怎么说也得小心、谨慎些才好。

    杨欣也在自家的果园里,摘了一颗成熟的春见柑,剥开后吃了一瓣,把剩下的分给了父母和春晓、许先国。

    “感觉怎么样?”他等众人吃完后问。

    “我都快忘记之前吃的春见柑是什么味道了。”许先国笑着说了一句,然后才回忆道:“感觉是不是没的那么甜,汁水也没那么多?”

    “确实是这样。”杨欣点头道,“这些植株嫁接还不到一年,能结果就不错了,味道差点很正常。不过现在它们的味道,也要比本地其它的柑子好吃不少。等到明年正式上市,口感和味道只会更好。”

    许先国和春晓等人齐齐点头,都觉得确实是这个道理。紧接着春晓又问:“这些成熟的果子,你打算怎么处理?要卖出去吗?”

    对于大部分的村民来说,都希望自家果园里面结出来的春见柑能够快点儿上市卖钱,但是杨欣却觉得,把第一批春见柑上市,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首先是量少,这次挂果的植株并不多,挂的果子也少,就算卖掉也赚不到几个钱。其次是味道,嫁接才一年的春见柑,尚未成长到最佳状态,结出来的柑子也不是它的最好口感和味道。

    如果在这个时候让春见柑上市,恐怕无法让牛村春见柑的名头一炮打响。

    名头不响,就卖不出好价,等到其它地方也开始种春见柑后,没有在第一时间打响名头,立起牌子的牛村春见柑、蒲县春见柑,要面露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大出许多。

    杨欣把自己的担心和想法,向春晓、许先国等人讲了一下。

    春晓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略作考虑后,点头表示同意:“第一印象确实很重要,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上市,虽然比别的柑橘要好吃,可是当顾客吃到了其它地方的春见柑后,肯定会觉得我们这里产的不如别处的好吃。一旦有了这样的主观印象,将会对咱们的春见柑起到极大、极坏的影响,后面再想要挽回,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努力,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许先国听了杨欣和春晓的
新书推荐: 序列:失格愚戏 一胎仨崽,亡国公主靠空间发家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快穿:我家卫生间是时空中转地 三通小小说 盛世女尊之许你一世长情 火热仙途,有你相伴 穿越星际,万人迷她又美又撩 快穿之绝色美人真撩人 想离婚分江山?我过继朱棣给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