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奖项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绝对重量级的奖项。
相比较亚洲的一些奖项而言,奥斯卡这个奖项也觉得是对更多的人来说更为耳熟能详的奖项。
所以说这个奖项获奖的意义,这是比得到这个奖项的认可,从而得到这个奖项本身的意义要更大一些。
最起码,当这部电影入围这个奖项的时候,国内的新闻几乎是瞬间就爆了。
虽然《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自从立项开始就一路爆火,可以说热度就从来没有下降过。
但这次的热度和以往还有所不同。
以往的热度大多数是在网络上,而现在的热度除了网络,还有线下媒体的参与。
要知道这个年代,线下媒体和线上媒体在大多数时候是有一层壁所在的。
很多线上媒体热传的东西,线下媒体根本就不会去报道。
如果说线上媒体更多的是追逐热点打造热点,那么线下媒体更多的则是挖掘热点的时代意义。
既然都上升到时代意义了,那么必不可能去报道一个非常小的事件,也不可能去报道那些娱乐圈里面所谓的流量事件。
起码在以往,如果有哪部电影获得了哪些奖项,更多的是在线上会进行大规模的报道,线下的纸媒或者是电视媒体很少会就这件事情写一篇文章念一篇报道。
但这一次,当《流浪地球》仅仅只是入围了奥斯卡奖项的时候,电视的正规媒体新闻还稍微矜持了一些,并没有立刻报道这件事情,但是各类纸媒却已经欢天喜地地找了各种角度去切入,去分析这次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其中所映射出来的社会现象。
当所有的线下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把《流浪地球》入围奥斯卡奖项,视作是中国科幻片的崛起,视作是中国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指针的正确执行的社会反映。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否真正能够得到奥斯卡奖项,已经不仅仅成为了一件社会事件,甚至成为了一件政治事件。
这个年代,年轻人到中年人上网的比例比较大,而中老年人大部分都不会上网,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什么娱乐明星,仅仅可能脸熟,除非是国民度极高的那几位明星之外,大多数人都无法把明星的名字和脸对应起来。
所以,当这一部分根本就不了解娱乐圈也不了解明星的人,忽然之间得知了这么一个消息,当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闯进了他们的视野当中,他们瞬间就对这件事情注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极高的关注。
奥斯卡啊!
华国电影迄今为止,总共有八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张艺谋的《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李安的《喜宴》《饮食男女》和《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曾国祥的《少年的你》。
听起来似乎不少,可这是自从国内电影行业刚刚有点起色,一直到现在为止,所有送审的上千部电影中少有的入围的电影。
而且这些电影仅仅只是入围而已,真正得到了奖项的电影就更是硕果仅存了。
除了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奖,其余电影均未获奖!
就连大家特别熟知的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虽然在所有的印象中是距离奥斯卡最近的一次,但是因为宣传力度太低,还是导致投票的时候输了那么一筹,最终没有能够拿下奥斯卡奖项。
而着名导演张艺谋更是三次提名三次陪跑。
后续估计也看开了,不再执着奥斯卡,直接摆烂,干脆都不去送审了。
由于国内这么多年来几乎所有送审的电影都是陪跑,所以,渐渐的,舆论开始两极分化。
一边觉得说奥斯卡是外国人的玩意,我们不必去迎合,而是要专注我们自己的文化!
而另一边,每次有电影送审到奥斯卡,并且入围了的时候都会引起广泛的热议,大家心中都含有着一丝希望,想着说在国际上证明证明一下我国电影的质量,同时搞一搞文化输出。
怎么说我们国家都是一个文化大国,怎么能够在电影这种文化端的呈现方式上拿不下奥斯卡这一城呢?
一边自傲于国内文化,觉得我们国家拍的电影很好,是国外人不懂得欣赏,一边又开始自我怀疑。
难道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的路子真的走偏了?
以至于无法做到文化输出,没有办法将我们国家优秀的电影推到国外,让国外的人认同甚至去追逐我们电影中所表达的思想文化。
这种极其矛盾的心理,一般情况下是走极端的。
比如说当我们错失奥斯卡奖项的时候,所有的舆论瞬间就看不上这个奖项,而我们一旦露出一点有希望获奖的苗头,那么所有的舆论都会饱含期望,希望能够拿下这个奖项。
而现在,《流浪地球》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