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额娘去世

    赫图阿拉城是大金开国的第一都城,也是一座山城式都城。是大金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的中心,被视为大清王朝发祥之地,满族兴起的摇篮。城内有大清王朝第一座帝庙、孔庙(文庙)等七大庙宇。

    凭借在大清历史中的特殊历史地位,赫图阿拉城闻名遐迩,“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的山岗。而事实上,它却也建在横岗之上。“潆洄千曲水,盘迭百重山”,手扶古城墙垛口,极目远眺,令人感慨万千。

    赫图阿拉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其中位于城北的“汗宫大衙门”是全城的“心脏”所在。它也称金鸾殿,又叫尊号台,是1616年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称汗”的地方。置身其间,但见八角飞檐冲天而起,御座、御案闪闪生辉,气势辉宏。另有两处景致让人拍手称奇:殿左侧断崖处有一深潭,面阔水幽,荷花争艳;殿右侧陡坡下是一池塘,清水粼粼,鱼虾竞游,名曰“神龙二目”。

    内城中部地势低洼,形若盆地,有全城唯一的饮水井。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因传现在井下之木板框仍是当年努尔哈赤时所为,故名“罕王井”。赫图阿拉城西南角建有普觉寺,即关帝庙。寺内雕塑生动,贴金彩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庙会之日,各地进香者、朝拜者如潮水涌来,蔚为壮观。

    。。。。

    1636年秋,大金国刚刚改国号为大清,大金国大汗皇太极在满族、蒙古、汉族三族共同的奏请下在盛京称帝。

    此时的赫图阿拉城已经不再是大金的都城。

    建州,赫图阿拉城城外的一个小村落,这个村落的位置,依山傍水,是一个非常适合女真人居住的地方。

    女真人自古以来生活在辽东大地,白山黑水之间,向来以渔猎为生。

    女真人自小参与骑马射猎,箭法高超,能射中天上的飞鸟,力大无穷,敢在山林中捕杀野猪和熊。

    这样的劳动,简直就是在培养优秀的骑射战士,一旦打起仗来,女真族的战士们只要把武器对准敌人就可以了。

    而且,女真人还有自古相传的民俗习惯。

    每年秋冬交替,女真族各部都要组织较大规模的集体狩猎活动,族人在首领带领下,有人驱赶,

    有人追逐,有人包抄,有人射杀,有人运输。

    大家各尽其职,纪律严明,配合密切,这就是最基础的军事组织训练,到了战场上自然轻车熟路。

    这个叫阿库里村的村落坐落在距离赫图阿拉城五十余里的地方。

    这个村落里住着三百多户建州女真人,每户人家多的有十余人,少的也有五六人,一个村落共有两千余人。

    这个村是个自然村,村的名字叫阿库里村,按照大清国的太祖的规定,这个村庄里的人属于同一个牛录,他们的首领叫牛录额真,掌管所属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事物。

    清太祖努尔哈赤首创,后经皇帝皇太极完善了的八旗即是一个军事组织,又是一个经济生产组织。

    大清国把其统治下的民众以三百户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形成完备的军制,平时为民,战时成军。

    一般情况,战争时每户抽调一人入伍,便形成了一牛录三百八旗子弟兵的说法,八旗兵组织严密,集合调动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形成极强的战斗力。

    秋日,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

    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太阳好像怕冷似的,从东边向西边一滑就过去了。

    缺少了太阳,整个阿库里村好像丢了魂似的,再也没有往日的那种生气。

    阿库里村的后山。

    一个简陋的坟墓前。

    跪着一个身穿羊皮袄,鹿皮裤的少年。

    “北方苦寒,故多衣皮。” 衣着自然主要以皮毛和织布为原料。

    这大清的富人们春、夏季节多用丝、绵或细布做衣裳,秋、冬季节以貂鼠、青鼠、狐貂皮或羔皮为裘。

    而贫民百姓春、夏季节多用布为衣裳,秋、冬季节以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或獐、鹿皮做衣裤。

    单单这身衣服穿着,就可以看出这少年乃是来自以贫困家庭的孩子。

    在这女真族少年的身后,还有一个扎着麻花辫,穿着一身狐貂皮,看起来十分婀娜多姿,妩媚妖娆,她是一位漂亮的女真族少女,大概十五六岁。

    女真族的少女天生与汉族女子不一样,曲线玲珑的身材,凹凸有致,曼妙无比。

    从这身服装看,这少女的家境应该不错。

    “英格利哥哥,你已经两天两夜没有进食了,这样下去你身体会受不了的,如果阿姆巴娘(
新书推荐: 航母都有了,你管这叫垃圾回收站 规则怪谈:开局被误认为是大佬! 重生后赘婿也能当渣男 大陆武道 富贵城之万世美城主 农村出来的他怎么这样 养只小人鱼 老常的全家福 都市璀璨:邂逅星光 天灾末世:我靠空间囤货养活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