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白头鹰国选择决战,东洋也早有准备】
【首先登场的便是长矛鱼雷,这种武器具有令人惊叹的超长射程,能在远距离上对敌方舰队发动攻击,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威胁】
【当双方距离逐渐拉近时,东洋海军就将通过炮战取胜】
唐朝
李世民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此时应当正处于抗倭战争的相持阶段吧?”
一旁的房玄龄赶忙拱手作揖,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确实如此。”
李世民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感慨地说道:“朕着实未曾料到,这倭人竟如此胆大!明明华国战场还未有定论,他们竟敢再度挑起战端。”
房玄龄微微颔首,语气沉稳地回应道:“陛下此言让微臣想到了天幕中描述东洋的一段话——在前两次俊哈中,东洋均侥幸取胜,到了第三次,难免会心生妄想,企图再次碰碰运气。”
李世民听后,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地说道:“朕心中此刻想到了四个字,诸位爱卿不妨猜猜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沉思之中。
房玄龄稍作思索,率先开口说道:“莫非陛下所指乃是‘夜郎自大’四字?”
李世民微微一笑,摆了摆手,缓缓吐出四个字:“不自量力。”
【这样几次下来,白头鹰国就会意识到东洋的强大,然后求和,而东洋则会勉为其难地答应】
【什么,你说白头鹰国不求和怎么办】
【按照大东洋皇军的勇武,白头鹰国肯定会求和的】
【东洋高层这么一想,就觉得胜券在握,而他们的第一步就是消灭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
明朝
朱棣面色阴沉,怒目圆睁地说道:“这看得朕气不打一处来!”
太子听闻此言,心中一紧,但面上却不露声色,随即便高声喊道:“来人呐!”
一旁的太监听到太子召唤,连忙将目光投向朱棣,似是在等待皇上的指示。
朱棣见状,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沉声道:“都下去吧。”
待到众人皆退下之后,朱棣霍然站起身来,他那高大威猛的身躯此刻散发出一股令人心悸的威压,表情更是显得极为不善,死死地盯着太子,冷冷地问道:“你想要干什么?”
面对朱棣的质问,太子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轻声回答道:“儿臣见父皇龙颜大怒,唯恐父皇气坏了身子,所以恳请父皇先用冷水洗把脸,也好平复一下心情。”
朱棣:“……”
【1941年12月7日,随着东洋那一声“虎虎虎”,白头鹰国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
【第二天,罗斯福发表讲话,此后,白头鹰国工业被唤醒,开始迅速运转起来】
【工厂里日夜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加班加点地生产着各种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前线】
【然而,即使拥有强大的工业底蕴,这种力量的爆发也绝非一蹴而就】
宋朝
赵匡胤微微眯起双眸,缓声道:“朕倒是真想亲自见识一番啊!”
一旁的赵德昭听闻此言,赶忙拱手问道:“父皇,不知您此话何意呀?”
赵匡胤轻轻捋着胡须,沉吟片刻后说道:“先前那天幕曾言及它的生产速度竟令轴心国都感到了深深的绝望,朕对此着实好奇得紧,究竟是什么样的速度才能达成如此效果呢?”
赵德昭略作思索,回应道:“仅仅只是生产速度快,恐怕还不足以完全说明问题吧?”
赵匡胤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远方,接着说道:“你且瞧瞧这白头鹰国所占据的广袤领土,虽然天幕未曾明言该国具体人口数目,但要武装起数百万人想必也并非难事。况且,就算自己人用不完,还可以给英格兰用。”
赵德昭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而旁边的赵光义若有所思地应和道:“微臣兴许能够稍稍体悟到那种感受。”
赵匡胤闻言不禁眉头一皱,追问道:“哦?你为何会有这般感触?”
赵光义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就好比澶渊之盟,数十万钱财如流水般砸出,若是不够仍可继续追加。那种源源不断供应的感觉,与如今这天幕所言倒似乎略有几分相似之处。”
话音未落,赵匡胤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仿佛蒙上了一层厚厚的乌云。
【在这段关键的时间空档里,东洋陆军拖了后腿——他们在珍珠港海战尚未分出胜负之时就南下进攻缅甸等地区】
【为了给陆军提供支援,东洋海军不得不分散兵力】
【而白头鹰军因为制海权的丢失,在麦克阿瑟指挥下的部队连连败退,丢失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