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不说他们师徒四人脱身后,跟随金刚驾风而起。
只说天亮后,陈家庄救生寺内的众人,仍然准备果肴来敬献。
到楼下,不见了唐僧。
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都慌慌张张,不知如何是好。
纷纷叫苦连天地说道:
“白白把个活佛放走了!”
一时间没办法,将准备好的物品,都抬到楼上祭祀烧纸。
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
还有那告病的,祈求平安的,求亲许愿的,求财求子的,无时无刻不来烧香祭祀。
真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
这里暂且不说。
却说八大金刚施展第二阵香风,把他们四人,不到一天送到东土,渐渐望见长安。
原来那太宗自从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到十六年,就差工部官员在西安关外建起望经楼接经,太宗年年亲自到这个地方。
恰好那一天出宫又到楼上,忽然看见正西方满天祥瑞之气,阵阵香风,金刚停在空中叫道:
“圣僧,这里就是长安城了。”
“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聪明,恐怕泄露我们的模样。”
“孙大圣三位也不必下去,你自己去传了经给你的君主,立刻就回来。”
“我在天空中等你,和你一起缴旨。”
大圣说道:
“尊者的话虽然恰当,但我的师父怎么挑得动经担?”
“怎么牵得了这马?”
“必须我们一同去送。”
“麻烦你在空中稍等,肯定不敢耽误。”
金刚说道:
“前些天观音菩萨向如来启奏过,往返只在八日,才能完成藏经的数目。”
“现在已经过了四天多,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耽误了期限。”
八戒笑道:
“师父成佛,我也希望成佛,哪有贪图富贵的道理!”
“你这粗鲁的家伙!在这里等着我,等交了经,就来和你回去。”
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在望经楼边。
太宗和众多官员一起看到,立即下楼迎接道:
“御弟来了?”
唐僧立即倒身下拜,太宗搀扶起来,又问道:
“这三人是谁?”
唐僧说道:
“是取经途中收的徒弟。”
太宗大喜,立即命令侍官:
“把朕的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和朕一起回朝。”
唐僧谢了恩,骑上马,大圣舞动金箍棒紧紧跟随,八戒、沙僧都扶着马挑着担,跟随在皇帝车驾后面一起进入长安。
真的是:
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
水陆场中僧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
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
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
当年清平宴乐天下升平,文臣武将安然尽显英俊。
水陆法会上僧人演示佛法,金銮殿上君主派遣大臣。
公文敕令赐予唐三藏,经卷缘由匹配五行。
苦苦修炼消灭种种凶魔,功成如今欣喜上朝京城。
唐僧师徒四人,跟随皇帝入朝,满城中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是取经人回来了。
却说那长安唐僧以前住的洪福寺里的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树头都朝向东,惊讶地说道:
“奇怪!奇怪!今夜未曾刮风,怎么这些树头都扭过来了?”
其中有三藏的旧徒弟说道:
“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
众僧问道:
“你怎么知道?”
旧徒弟说道:
“当年师父离开时,曾经说过:‘我走之后,或者三五年,或者六七年,只要看到松树枝头如朝向东,我就回来了。’”
“我师父佛口圣言,所以才会知道。”
急忙披上衣服出来,到西街时,早已经有人传播:
“取经的人刚刚才到,万岁爷爷接入城来了。”
众僧听说,又急忙跑来,正好遇上,一看到皇帝车驾,不敢靠近,随后跟到朝门之外。
唐僧下马,和众人一起进朝。
唐僧将龙马和经担,同行的人、八戒、沙僧,站在玉阶之下。
太宗传旨:
“御弟上殿。”
赐座后,唐僧谢恩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