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和郑敏全程仔细聆听了叶卫东与吴书记的电话交谈。
尽管他们知道叶卫东与吴书记交情匪浅,但当叶卫东挂断电话的那一刻,王建国的脸上仍难掩震惊之色。
他万万没想到,叶卫东仅凭一通电话,便轻松解决了这棘手的农药指标问题。
王建国微微愣神后,迅速回过神来,急切地问道:“卫东同志,吴书记答应了,对吗?”
叶卫东轻轻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沉稳地回应:
“嗯,吴书记让我把申请报告交到你这里,他会安排人与你联系。王书记,拜托了!”
“好好好!卫东同志,你放心,只要县里把指标批下来,我就会 第一时间通知青山大队的。”
能帮着青山大队解决农药化肥,王建国显然也十分高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青山大队在充足农药的保障下迎来丰收的景象。
他一边说着,一边下意识地整理桌上的文件,动作略显局促,却也透露出内心的激动与重视。
然后,他又拿出钢笔来,在那封推荐信上郑重是写“同意推荐”和盖下了公社公章。
然后又将那封推荐信交到了郑敏的手中。
郑敏连声称谢。
叶卫东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微微欠身,再次表达感激:
“王书记,太感谢您了,特别是农药的事,青山大队的全体社员都会铭记您的恩情。”
王建国连忙摆手,脸上露出谦逊的笑容:
“卫东同志,你太客气了。农药的事是你解决的,我可不敢居功,郑敏同志的事是我应该做的。
要说谢,该我谢谢你们才对,你们大队为提高产量积极努力,我作为公社书记,自然要全力支持。
况且,这也是为了咱们整个公社的发展着想。”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叶卫东便将准备好的申请报告郑重地交到王建国手中。
然后与郑敏起身告辞。
叶卫东与郑敏再次骑车回到青山大队的大队部,此时还没到下午下工的时间,只有支书莫泽湘一个人在这里,也不知是不是专门在这里等着他们。
叶卫东微微喘着气,开口说道:
“莫支书,农药的事,我直接去了王书记那里,本想能在公社层面解决,可王书记说他也有难处,实在有心无力。后来,在他的建议与协助下,我直接给县委的吴书记打了电话……”
叶卫东将自己下午在天河公社办事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莫泽湘汇报。
莫泽湘全神贯注地听着,表情随着叶卫东的讲述不断变化。
当听到叶卫东成功与吴书记沟通并基本搞定农药指标时,他心中大喜,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满是赞赏与感激。
“卫东啊,你可真是帮了大忙了!这可解决了咱们大队的燃眉之急!”
他激动地说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莫泽湘的眉头很快又紧锁起来,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他暗自思忖:农药指标固然有了希望,可钱又成了问题。
虽然之前他跟叶卫东说买农药的钱由大队部来出。
但就在叶卫东去公社之后,莫泽湘与大队会计一合计:青山大队共有近一千五百亩水稻田,按照之前的计划,增施化肥的水稻,平均每亩田需增加1.5元的农药,这意味着需要两千多元购买农药。
可大队部的财务状况本就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多少余钱来购置农药。
这钱从哪儿来?又该如何筹集?
这些难题如同乱麻般缠绕在他的心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卫东,太谢谢你了,看来,现在只要准备购买农药的钱就行了。”
莫泽湘的话语中虽仍有感激,但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叶卫东见状,轻轻点头,表情严肃而认真:
“是啊,莫支书,这钱你得尽快准备好。据我了解,此次农药指标的审批流程一旦启动,进展可能会非常迅速,很可能上面很快就把指标批下来了。
咱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万一指标来了,我们却拿不出钱,公社很可能就会把指标给别人。
到那时,之前的努力可就全白费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可能出现的变故的担忧,同时也在提醒莫泽湘事情的紧迫性。
莫泽湘微微点头,眼中恢复了一丝坚定:
“行,我马上与其他大队干部商量,尽可能在今明两天内凑齐买农药的钱。咱们无论如何也要抓住这次机会,不能让大家的心血付诸东流。”
叶卫东已经决定这次购买农药他不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