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通过神识查看到这徐家父子的交谈,暗自冷笑不已,其实这徐家的情况绝对不是个例,不少富绅都在几头同时下注。
如果熟读史书的人都应该想到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位在华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大人物,诸葛亮,不错,就是西蜀那位相父诸葛孔明。
可是一般的人谁会想到还有诸葛瑾和诸葛均这两个名字?普通老百姓谁知道这两个人跟那位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什么关系?
诸葛瑾曾先后担任三国时期东吴的南郡太守、左将军、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等要职。
诸葛均倒没有担任什么显赫的官职,只是出任西蜀长水校尉,这个官职并无实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
这三位的父亲则是诸葛珪,老大诸葛瑾、老二诸葛亮、老三诸葛均。
诸葛瑾东吴重臣,官拜大将军、领豫州牧;诸葛亮西蜀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均常年留守隆中,照顾诸葛家人,后来还是西蜀皇帝刘禅一再邀请,才担任了长水校尉这样一个虚职。
显然诸葛家三兄弟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做“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老大和老二分别在东吴、西蜀担任重臣,老三负责留守家中。
这种情况其实在历史上并不是个例,尤其是在战乱纷飞的时代,许多大家族为了确保自身的传承,往往都是安排家族子弟分别效力一方大势力,这样不管最后是哪一方势力获得胜利,最起码也能够保障家族无忧。
显然徐秋雨的父亲也曾经读过书,时逢乱世才打算效仿那些古人,安排三个儿子分别跻身三方势力。
如今眼看樱花人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华国,而政府军也只能在长沙一线苦苦支撑,红党方面则是占据北陕和一些零星的小根据地。
从刚才徐父的态度,其实他并不看好红党方面,在他看来一旦樱花人跟政府军形成隔江而峙的局面,肯定会集中兵力对付红党,几百万的政府军尚且无法打败樱花人,就目前红党方面区区数万人马,又怎么可能会是樱花人的对手?
此时显然徐秋雨已经下了决心,想要借机脱离红党组织,甚至还打算把自己手里掌握的情报出卖给樱花人。
于林感到有些庆幸,或许是随着自己修为的提升,感知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当昨天傍晚岳信文带着小六子告知徐秋雨夫妇到来的时候,隐隐就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反正就是不太舒服,因此当即就找借口拒绝见这两个人,同时为了以防万一,还特意在今天上午在这两个人的身上留下了神魂印记。
现在看来自己的感知完全正确,徐秋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从徐家父子的交谈中,可以认定当初徐秋雨夫妇跟随进步青年、一起远赴北陕总部,也绝对不会是真心实意。
如果不是自己谨慎,真让徐秋雨把自己和青山堂的情报出卖给小鬼子,于林也只能大开杀戒,确保青山堂所有人安然无恙,不过最后也只有带领他们离开四九城一条路了。
于林并没有马上动手解决这个隐患,而是想要看看那个乔红梅的选择,当然了徐家父子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和青山堂的事情,也只能是闭嘴了。
现在于林只是希望徐家不要有太多的人参与其中,自己也不想多造杀孽。
不过对于甘心助纣为虐的狗汉奸,于林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在一定程度上,其实那些汉奸更可恨,在国破家亡的危机时刻,不去奋起反抗樱花侵略者,反而心甘情愿地担当侵略者的帮凶,欺压、残害那些普通老百姓,这种家伙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当夜幕降临后,各家各户炊烟袅袅升起,只不过随着樱花驻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下达从四月一日起正式实行《谷米管理法》后,几乎所有的人家都紧张起来,纷纷盘算着自己家里的这点儿粮食。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知道“共和面”是啥玩意儿,不过可想而知绝对不会是现在吃的面粉和棒子面,因此大家伙儿不约而同地开始减少家里的粮食消耗,同时手头宽裕的人家,强忍着肉疼继续高价购买一些棒子面,储存起来当做日后一家人的储备粮食,至于面粉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大量购买了,毕竟《谷米管理法》中可是明确规定了,华国人一旦被查出食用面粉和大米,就会被以“经济犯”的罪名遭到严惩。
南锣鼓巷九十五号四合院里同样也在上演着相同的一幕,只不过绝大多数住户都在暗自感到庆幸,多亏人家东跨院于少东家提前透露消息,大家伙儿才能够抢先一步买到了不少低价的粮食,再看看如今粮店里的面粉和棒子面价格,几乎就是一天一个价,前些日子涨到五倍就已经觉得不敢置信了,可是现在竟然达到了八九倍,而且随着四月一日的临近,估计粮食价格最后一刻绝对会更加疯狂。
至于跟贾富贵家情况相同的几家住户,现在是有苦难言,谁让自己当时没有相信人家于少东家透露的消息?
只不过也有极个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