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过街边的大树,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七君子在一家简陋的小饭馆内热烈讨论着,他们的声音引得其他食客不时侧目。
徐游正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筷子,向周炼讲述自己对大夏地形绘制的最新构想。
张石则一边啃着油乎乎的烧饼,一边低头摆弄着一块从集市上淘来的矿石,时不时发出“啧啧”惊叹。
就在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一个瘦削的年轻人,衣着破旧,蹲在饭馆门口的地上。
他的手指在地面上快速划动,旁边的沙地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奇怪的符号和数字。
“那是……在算什么?”李瀚瞥了一眼,忍不住放下手中的酒杯,走到门口蹲下身子。
那年轻人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目光专注地盯着地面,嘴里喃喃自语:“设x为未知数,若y=f(x),则……不对,不对!这样会违背边界条件……”
徐游也好奇地凑了过来,他向地上的数学符号扫了一眼,惊讶地说道:“这不是微分吗?他在研究……函数的极限和导数?”
“微分?函数?”李瀚皱了皱眉,满脸疑惑,“徐兄,这又是什么新名堂?”
“这是西洋传来的数学理论。”徐游低声解释,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上的符号,“西洋那些皇家学会里的数学家正在研究用这种方法来描述曲线和运动轨迹。我们大夏很少有人碰这个。”
年轻人这时才察觉到他们的存在。
他抬起头,目光略显慌乱,却因几天没吃饭而显得无精打采。
“你们是……?”他的声音沙哑,眼中闪过一丝警觉。
“同道中人。”徐游蹲下身子,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道,“看你的模样,应该也是个搞学问的,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年轻人叹了口气,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衫:“家贫,无以为继。乡里无人理解我,只觉得我疯疯癫癫。可我只是……只是想弄明白这些数是怎么运转的。”
郑玉山凑过来,递给他一个烧饼:“别说那么多了,先吃点东西再说。看你这脸色,都快饿成皮包骨了。”
年轻人感激地接过烧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七君子围着他坐下,互相交换了姓名。
这位年轻人自称李安之,来自江南一个小村庄,自幼对数字极度敏感,但因家贫无力继续学业。他偷偷听闻了西洋传来的数学理论,便用手头仅有的书籍和纸笔,独自摸索着研究了起来。
“可惜啊,没人愿意资助我。”李安之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些许不甘,“那些富家子弟只知道考试谋官,没人关心这些冷门的学问。”
徐游闻言,忽然笑了:“李兄弟,这你可错了。学问无冷门,只是看你有没有找到对的人。”
他转头对其他几位君子说道:“咱们不是一直在说,要成立一个自然科学学社吗?如今有了高正拨的银两,又遇到了李兄,这正是天赐良机啊!”
“自然科学学社?”李安之睁大了眼睛,嘴里还含着一口烧饼,声音带着难以置信,“你们是认真的?”
“当然!”郑玉山拍了拍胸脯,满脸豪气,“咱们这群人,搞地理的,炼石头的,造船的,研究丹药的,现在加上你这数学的,不正好凑一桌吗?”
七君子相视一笑,连带着李安之也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们很快进入了讨论状态。
徐游提议将学社命名为“探究堂”,意为探寻自然万物的规律;周炼则建议以七君子为核心,逐步吸纳更多领域的才俊;李瀚拍着桌子保证,自己会在航海研究中优先使用李安之的数学公式。
“总之,我们要让整个大夏都知道,学问不仅是为了科举,更是为了开疆拓土,为国争光!”徐游激动地站起来,举起手中的茶杯,“敬我们的学社,敬我们的未来!”
几人一饮而尽,仿佛饮下的不只是茶水,还有胸中翻涌的壮志豪情。
清晨的应天府,薄雾笼罩下的街巷安静祥和。
七君子汇聚在城西的一处茶楼里,热气腾腾的茶香和低声的议论交织在一起。
他们身前的桌案上,铺着一张粗略的地图,旁边散落着几本笔记和工具。
徐游手指在地图上轻轻点着,他的目光如鹰般锐利:“我们从这里开始——应天府的地势复杂,南部是丘陵,东侧是漕运河道,北面临近江水。这样的区域,是绘制大夏第一张精确地理图的最佳起点。”
“对,”张石接过话,脸上带着兴奋,“应天府附近的丘陵应该隐藏不少矿脉。如果能找到优质的铁矿或煤矿,接下来不论是铸造还是工艺改进,都会事半功倍。”
周炼笑了笑,拿出一支竹制的试管:“张兄,你说的那些矿石,也许很快就能告诉我们答案。不过别忘了,这片土地上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