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焕还是派人去向李彻借粮草了。
向敌军借粮草,这事听上去就很荒谬。
若是没见过李彻,金义焕打死都不会信这种事情。
但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只见了一面,金义焕对这位年轻藩王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信任。
此人卑鄙,行事霸道,却让人莫名其妙地信服。
要去借粮就得深入奉军营地,金义焕身为统军大将,自然不会冒这个险。
便派了一名校尉,带了五百名军士,打着使节用的旗号,带着车马向奉军营地而去。
金义焕都做好了这些人有去无回的打算。
只过了半个时辰,车队便从奉营中归来,原本空荡的车堆满了粮草。
见到车队回来,金义焕本是松了口气。
可等到车队行至城下,他的面色突然变得铁青起来。
离开安东城时,车队内有士卒五百多人,而此刻回来的竟然只有不到二百人。
五分之三的人都留在了奉军!
金义焕快步走下城墙,随手拽过一名从奉军回来的士卒,喝问道:“其余人呢?被奉王留下了?”
士卒磕磕巴巴:“回、回、回将军,他们不是被留下,而是自愿留在那里。”
金义焕闻言,脸色更加难看了。
“李校尉何在?让他来见我,他是怎么带的兵,竟集体叛变投敌?!”
那士卒面露尴尬之色,不敢抬起头,只得小声道:“将军,就是李校尉带的头!”
金义焕闻言,顿时沉默了下来。
原来如此,当官的领头投敌,士兵岂能不从?
那李校尉也是将门出身,其父在对桓战争中立了功,他一个将门之后,竟是头一个叛变投敌?
高丽的军队才打败桓朝大军几年啊,竟然糜烂至此。
金义焕只觉得心神俱疲,强打精神问道:“那你为何不走?”
士卒摸了摸头,憨声道:“小人父亲还在军中,小人不敢走。”
金义焕深吸一口气,看向其他士卒。
不用问,这些能主动回来的士卒,多半都是有亲人在军中。
金义焕又问:“奉王送来了多少粮食?”
士卒拱手回道:“可供我军和城中百姓三日食用。”
金义焕无奈地笑了,事实证明,人在无奈的时候是真的会笑出声。
李彻此举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高丽军不断地去要粮食。
每次要粮食都要派兵运送吧,这些人有去无回,也是很正常的吧?
哪怕金义焕送去的人都是有父兄在军队中的,不断向敌军要粮食这事,对士气也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至于明知奉军要来攻,安平城为何不多存些粮食?
那就要问安东城的官吏了。
虽然高丽王下令屯粮,但以高丽境内的道路情况,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根本运送不了多少。
而安东城原本的粮仓中基本都是陈粮,半数都腐烂了。
金义焕一看便知,这是城中官商勾结,将新粮卖出,又低价购入陈粮以次充好。
高丽吏治腐烂至此,再反观奉国,军民一体,休戚与共。
若自己是底层士卒,也不会愿意留在这里,而是选择投奉。
金义焕有气无力道:“行了,让人生火造饭,把粮食分发下去吧。”
众多士卒齐声领命,随后兴奋地去搬运粮食去了。
金义焕和高丽士兵们都没发现,他们竟无一人怀疑李彻会在粮食中做手脚,下毒什么的。
无形之间,李彻竟在敌军之中建立了基本的公信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奉军依然是围城,并定时给城中送些粮食。
骚扰的次数也变少了,不再动用火炮,而是每天定时定点往城里射几波带着‘宣传单’的箭矢。
最开始金义焕还命令士卒上交传单,集中焚毁。
但到后来,基本每个士卒都看过传单上的内容,销毁没有了必要,金义焕也只能作罢。
眼看着城中军士的战斗意识越来越淡薄,金义焕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然而,有一个人比他还急。
。。。。。。
高丽皇宫大殿内,金碧辉煌的殿堂此刻却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
高丽王高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铁青,目光阴郁地扫视着殿下的官员。
“安东城被围已逾半月,为何至今未见一兵一卒前去救援?!”高丽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
“那些将领食君之禄,肩负保家卫国之责,却在城中坐视不理,任由敌军肆虐!难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