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整个封建社会崇尚男尊女卑,讲究的是男主外、女主内,但有意思的是,后宫干政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无法禁绝。
哪怕本朝高祖皇帝为使宫壶肃清,明令严禁后宫女子干政,更为了防止后戚势大,特地在民间大选秀女充入后宫。
没有了势力强大的后族挤压宗室,能有效避免后戚专权惹来的灭族之祸,但实际上太后临朝听制却仍旧发生了好几次。
这种情况无非皇帝年幼无法亲政,需得太后主持国事,文武百官更是求着太后干政,不干还不行。
另外还有特别聪明、强大的女人,踹开没用的儿子自己撸起袖子单干的。
像张敏这种直接在年富力强的皇帝身旁参政的确实少,可隐在后宫当参谋的妃嫔,历朝历代却不知有多少,毕竟妃嫔的一切权利全来自皇上。
在皇上眼里,后宫这些漂亮的妃嫔,大抵只分有用之人和无用之人,有用的解语花在皇帝的默许下能替自己分担政事,当然他也可以随时随地收回来。
如今康盛帝克继大统,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连首辅秋元才都没表示反对,其他人哪敢触皇帝的霉头。
康盛帝将松花府遇上海盗一事说了,让各位大臣提出自己的看法。
几位大臣思索过后,都认为是开了海禁所致,不如索性继续执行闭关锁国之策,也免得渔民遭受劫难。
当然他们也知道皇上才颁下新政,断断不会朝令夕改,所以深谙中庸之道的官员们,一致同意组建水师打击海盗。
张敏坐在帘后听得直犯困,这么多官员看待问题的方式还是流于表面,他们都是经过重重科举选拔出来的聪明人,没道理不懂,
或许他们抱着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的心态来处理公务,不求有功,但求无功,这本质就是渎职。
此时秋元才站出来奏对,“微臣向来做事都先问是不是,再问对不对,敢问奏章可有说海盗的身份吗?是本国的还是岛国的?用的什么武器?”
“这倒没说,”康盛帝再一次打开奏章,这些文人好像特别喜欢卖弄文才,华丽的词藻不少,但重点却没说明白。
秋元才继续道:“此事还需派人仔细查一查,若果是岛国流民,自然要召来使节申斥一番,约束其百姓。”
真当番邦使节那么好当吗?倘若两国闹得不愉快,那就是出气筒,事情再严重点,甚至直接将人遣返回国。
许是因为顾谨言的关系,康盛帝对松花府没什么好感,他没打算让当地衙门去查这事,而是在下朝后召来锦衣卫千户---林如流于暖阁回话。
康盛帝面授机宜,“此次除了查清海盗身份外,还要查明当地海商有无参与此事。”
林如流认真听了,“那小的带上一些兄弟暗暗查访。”
张敏在旁边补充道:“听闻沿岸一带,常有走私船队与海盗勾结谋利,这其中或许会有官府参与。”
官商勾结古已有之,但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兴起,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其后代也可以正常参加科举,而且商人有钱,举全族之力供养读书人根本不在话下,一次考不中,那就再考,一直到考上为止。
而且钱能通神,若实在考不过也没关系,他们还能想方设法买通考场官吏,只为给家族供出一个官来。
如此经营多年,终于养出了以顾党为首的利益集团,如今顾谨言一死,他们必然感到一丝危机。
“林千户,此事有可能是海商假扮海盗,目的只为控制出海商船,给自己谋利,你们一定要小心。”
“娘娘放心,小的会扮成流民潜入松花府查探。”林如流领了差事,当天便带着几位兄弟离京。
而张敏则继续批阅奏章,而后放下笔叹道:“如今读书资源都被有权有势之人占据,平民百姓想要出头是越来越难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想到这里,张敏看向康盛帝,“等到国库银子宽松些,咱们拨点银子建学堂吧。”
“我也有此意,不过最近两年银子紧张,等过两年开出荒地,种出土豆、玉米、红薯,百姓能吃饱饭了,或许才有多余的钱。”
张敏倒不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个大工程,不过若想充盈国库,我倒有一个法子。”
“啥法子,说来听听 ?”康盛帝看奏章的时候,发现已有几名官员针对建立水师一事提出加赋,而在官员们所谓的加赋也只加在农民身上。
康盛帝也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帝王,这农民的税是万万不能再加,再加必然要激起民变,使得好不容易稳定的局势又动乱起来。
张敏给他出主意,“咱们可以收商税啊。”
“商税?”
高祖本就是农民的孩子,在立国后制定了一系列国策,其中国家税收以农业税为主,除了江南要收取二成惩罚性税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