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三十)~域经新地岛海上见闻
九月八号早上六点,金灿灿的阳光染红了整个巴伦支海,雄壮威武的“鲲鹏三号”极地科考船浩浩荡荡在巴伦支海区探寻科考着。
流光飞霞映澄蓝,姹紫嫣红现祥云。
巴伦支海处处奇,探海寻真无捷径。
中国北极科考队长潜龙伫立在高高的了望台上和安全导航员陈飞透过航海望远镜认真细致地巡看着前方的航路。
巨轮左边是连绵如珍珠串一般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点缀在浩袤深邃的北冰洋中。
此时的李旭阳正带领着早班无人科考设备组的队员们正在进行着海空一体化的联动科考工作。
李旭扬全神贯注认真细致地操纵着“悟空六号”智能空海一体化专业无人机飞翔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附近公海范围内进行着海洋3d多维度立体空中探测科学考察。
海中几艘“哪吒”号系列深潜无人科考船和一些智能机器人与此同时也在公海范围内仔细地进行着海中与海底的探测工作。
在极地采用无人机科考的优势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可以高精度地形测绘与三维建模,无人机上所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对极地地区的地形进行高精度测绘和三维建模,为科考队提供详细的地貌信息,支持现场决策和作业实施。2.能够为冰架冰盖监测与气候研究提供便捷方便的信息支持。无人机可以监测冰架和冰盖的厚度、流速、融化情况等参数,为气候变化和冰川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3.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无人机用于监测鸟类、海豹、企鹅等动物的分布与数量,帮助科学家了解极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4.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立体覆盖,无人机在极地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海洋研究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进行海冰观测、冰上探路、冰裂隙勘测等,提升科考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5.在冰下基岩探测上独特又方便,无人机搭载电磁探测设备,能够进行冰下基岩的探测,获取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为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6.经济实惠与安全性上有一定保障,相比传统的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无人机进行科考通常更为经济实惠,并且能够减少科考人员暴露在极端条件下的风险,避免人员受伤或失踪的可能性,为严劣环境下科考提供了可靠的空中优势和技术保障。7.随着技术创新与突破,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北极考察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更高效的工作方式,无人机功能不断拓展,为科考人员提供了更加全面、灵活、准确的数据支持,保障了科考工作的顺利进行。
船行海上,“悟空”遥控无人飞机上千里眼所传送回来的各种科考数据丰富着人类对北极圈原始认识信息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为更加深入全面细致地研究分析北极海洋和地质变化和气候影响冰川等提供了详实全面立体的数据基础。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位于北冰洋巴伦支海北部,属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地理位置在东经44°52到东经65°25'之间和北纬79°46到北纬81°52之间,距离北极点大约有900公里,距离欧洲大陆最近处大约有750公里。群岛—共由大约190个小岛组成,面积是1.61万平方公里,分为东、中、西三个岛群。主要大岛包括格奥尔基地、维利切克地、格雷厄姆·贝尔岛及亚历山大地等,海拔在400米到600米之间,最高点为620米,该群岛地形是以火山活动所形成的桌状高原为主,85%的地面被皑皑冰雪所覆盖着。
这些岛屿的地形特征主要就是在由火山活动而形成的桌状高原上广泛分布着冰川和永久积雪。群岛的风景独特,冰川覆盖的岛屿在夏季会吸引大量海鸟栖息,形成了壮观的鸟类栖息地。此外,群岛周围的海域是北极熊、海象、鲸鱼、海豹等北极动物的家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北极生态系统。
幽邃深蓝的茫茫巴伦支海上,“鲲鹏三号”如同一只雄健奇伟的红色海鹰一般潇潇洒洒地畅航在这片壮阔神秘的北极边缘海中。
李旭扬操作着“悟空六号”AI智能多功能海洋科考无人机尽情翱翔在这片辽阔的公海上空,他仿佛看到:九月中的北极那些被冰盖冰川所雕琢的北冰洋上的群岛上无限壮美的山海风光。
他的脑海中似乎像看影视片一般闪过九月初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景观,整个群岛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出来的一件精美艺术品,一串串如宝玉翡珠相连缀镶嵌在北冰洋这片广袤而神秘的深蓝色布幕之下。这片由众多岛屿组成的群岛,不仅在寒冷的极地环境中散发着独特冰川海岛的魅力,其周边的海洋风光更是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鬼斧神工。
李旭阳仿佛看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倾洒在这一片冰冷浩然的海面上时,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便开始露出了它一天中最为绚丽迷人的序幕。此时,海面如同被一层阔大轻柔的发光薄娟纱所覆盖笼罩着,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