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二十六)~从纳尔维克航行哈默弗思特
经过一夜(极昼)的停泊修整和船舶例保维护保养和物资补给后,早上四点,极昼辉映下的挪威极地科考船“北极星”八号徐徐驶离了纳尔维克港口,驶向了新的科考航路,向着哈默弗思特出发。
由于八月时节的夏日,北极正处于极昼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之中,即使是到了深夜,北极的天空仍然是太阳悬空照,明亮灿灿如白天。
八月的北极,之所以会展现出这种独特而又神秘的自然现象——极昼。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北极圈内的地区,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和加拿大的一部分,会持续数周到数个月的时间,太阳不会完全落下,天空不会完全变成黑暗,这种特殊的太阳一直当空照射的自然现象被称之为极昼或午夜阳光。
极昼的原理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在夏至期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朝向太阳的角度足够大,以至于太阳在24小时内都处于地平线以上,不会落下。这就意味着,从四月初夏开始,北极圈内的居民和游客可以享受到连续数周甚至数个月的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光照,太阳在午夜时分仍然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之中,天空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蓝色或橙色调。
极昼现象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显着影响。在极昼期间,植物生长迅速,因为它们可以几乎不间断地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活动也更加频繁了,因为它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光照来进行觅食和迁徙。对于人类来说,极昼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活体验,人们可以在午夜时分还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如徒步、钓鱼、野餐等室外活动。
但是极昼也有一些挑战,比如睡眠障碍。由于长时间的日照,人体内的生物钟可能会被打乱,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当地人通常会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模拟夜晚的环境,以帮助调整睡眠模式。
八月的北极极昼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它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也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有幸体验这一现象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纳尔维克位于挪威北部诺尔兰郡的奥福特峡湾东端,是一座因为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而成为世界上最北边的不冻港城市。其周边的海底地形和地貌特点深受冰川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展现出典型独特的峡湾地貌特征。纳尔维克附近海底地形的总体地形特征是以峡湾地貌为主,这是冰川与海洋长期作用的结果。峡湾地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末次冰期,当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巨厚的冰川所覆盖着。由于长期冰川的侵蚀作用从而在陆地上形成了U形深谷,随着冰川消融退去,海水涌入这些谷地,就形成了这些深邃而又狭窄的峡湾。
奥福特峡湾奥福特峡湾(ofotfjord)位于挪威北部的诺尔兰郡,是一个深入内陆的峡湾,其地理位置和海洋地质状况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奥福特峡湾位于挪威西北海岸,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峡湾之一。峡湾的东端是纳尔维克市,这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峡湾南岸的纳尔维克小湾内。纳尔维克市的经纬度为68°25'N和17°24E之间,这使得它位于北极圈内。
奥福特峡湾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上古时期遭受到冰河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峡湾,海水在这个峡湾内弯弯曲曲,流向深处。峡湾两岸悬崖峭壁,地势异常险峻高耸,峡岸风光奇绝危然。
奥福特峡湾的地质特征包括陡峭的悬崖、深邃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这些特征使得奥福特峡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渔业和旅游区域。
奥福特峡湾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着名的挪威战役,这场战役首次使用了陆、海、空立体作战战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福特峡湾是纳尔维克所在的主要海湾,地势上呈现西北一东南方向延伸。其东北岸呈现弧形凹入陆岸,西段靠近湾口处分布有3个铁矿石出口泊位,其中5号泊位为桩式结构,长度达到208米,前沿低潮时水深26米,能够停靠30万吨级的矿石船。这些泊位的存在不仅体现了海底地形对港口功能的支持,也展示了峡湾内水深的巨大变化。
这个港口城市海底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造成的,峡湾的形成与冰川的侵蚀作用密切相关。冰川通过刨蚀和堆积作用,塑造了纳尔维克附近海底的U形谷地。这种地貌通常具有陡峭的侧壁和狭窄的入口。此外,还有海洋沉积影响,随着冰川消退,峡湾底部积累了大量冰川搬运来的泥沙和碎石,形成了水下浅滩和岗丘。
在海洋洋流的作用下,北大西洋暖流对纳尔维克海域的影响显着,不仅使得港口全年不冻,也影响了海底的营养盐分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纳尔维克附近的海底地形对当地周边环境和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在渔业资源方面,峡湾内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水深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得该地区成为重要的渔场。良好的港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