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乾元殿前的宫灯依旧摇曳,似乎在伴随着某种未解的预兆轻轻摇晃。叶霜凝站在窗前,凝望着大殿的方向,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涟漪。朝局变化莫测,权臣之间的角力仿佛正如这黑夜中的风,随时都有可能将某一盏明灯熄灭。她深知自己所处的立场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翌日,乾元殿内,皇上端坐于龙椅之上,身后是紧紧垂落的金丝帘幕,帘幕后面隐隐约约传来内侍们轻微的脚步声,宛如宫中暗流涌动的象征。朝臣们在大殿两侧列队站立,各自心怀心思,不少大臣的目光都隐晦地扫过安国侯刘庭山和右相陈良。
皇上微微抬手,沉声说道:“今日之议,依旧是关于太后的处置一事。朕昨日已命将太后软禁于大理寺,以安定军心。然而朕知晓,此举虽暂时平息了流言,却未彻底解决隐患。各位爱卿,有何建议可以彻底平息朝局之乱?”
钱仲衡跨出一步,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太后之事不能就此止步,应继续彻查背后牵连之人,以肃清京中余党,确保无后顾之忧。”
陈良眉头一皱,紧接着站出来反驳:“钱大人此举恐有不妥,太后毕竟身份尊贵,若一味深究,难免动摇根基,使百官心中不安。”
“可太后所行,乃大逆不道,若不彻查,如何向天下人交代?”钱仲衡不甘示弱,毫不退让。
“够了!”皇上突然喝道,目光中透着不耐烦。他的声音在乾元殿内回荡,瞬间将两位大臣的争论打断。大殿中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朕意已决,此事暂且到此为止。至于朝局稳定,另有他策。”皇上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冰冷,仿佛不容置喙。
就在这时,大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通报声:“太子殿下到!”
众臣目光皆向殿门方向望去,只见太子李睿大步走入乾元殿内,身后跟随几名心腹随从。他步伐沉稳,神色平静,然而目光中却带着一抹难以忽视的锐利。
“儿臣参见父皇。”太子向皇上行礼,随后直起身子,目光扫过众臣。
皇上微微点头:“太子,今日你为何而来?”
李睿拱手道:“父皇,儿臣今日前来,是为京城安危一事进言。昨日安国侯之言深合臣心,儿臣以为,稳定京中士卒的心情,必须给他们明确的方向。若能将太后的软禁告知众人,并加以明确立场,或许可以大大缓解如今的动荡局势。”
皇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的意思是,昭告天下?”
太子李睿微微一笑:“正是如此,儿臣认为,这样的举措不仅可以平息士卒们的疑虑,也可以让朝中的各方势力明白,皇上您的决心所在。”
殿内的朝臣们一片哗然,太子的建议显然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不少人开始低声交头接耳,显然对这突然的提议心生疑虑。
安国侯刘庭山站出来,略显凝重地说道:“太子殿下的建议虽有道理,但公开太后的处置是否会引发其他波动,臣仍有疑虑。”
“安国侯,若要真正稳定朝局,总需要有所取舍。如今的混乱局面,正因信息不透明,众人心生不安。”太子的目光与刘庭山对视,毫不退让。
皇上看着他们二人,心中感受到朝局中潜藏的紧张氛围,眼中闪过一抹沉思。他知道,太子的提议固然大胆,但其中确有一丝可行之处。
与此同时,宁和宫内,叶霜凝正与李敬和秋水坐在一起商议。桌上摆放着几份卷轴,其中记录着太后的监禁情况以及一些京中士卒的动向。
“娘娘,京城内的流言越来越多,士卒们的情绪也愈发不稳。若再不采取措施,只怕会有失控之虞。”李敬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叶霜凝点了点头,目光深邃:“我明白,这场局势看似暂时稳定,实则暗流涌动。太子今日在朝堂上的提议,我料想他是为了借机立威。可惜,他似乎忘了,真正掌控这场博弈的,并非他一人。”
秋水在旁边轻声道:“娘娘,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叶霜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落在桌上其中一份卷轴上:“传信给安国侯,就说他应当知道如何在这场局中立足。另外,派人将我与大理寺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太后的处置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
李敬点头应道:“是,娘娘,我会立刻去办。”
而在另一边,太子府内,李睿正与秦熙在书房内密谈。书房内的帷幔将外界的光线隔绝,烛火在空气中摇曳不定,映照着李睿略显冷峻的面容。
“太傅,今日朝堂之上,父皇似乎已然有些动摇。安国侯和叶霜凝两面下注,我必须加快步伐。”李睿低声道,语气中透着一丝冷厉。
秦熙沉吟片刻,随后道:“殿下说得极是。安国侯虽然表面上支持叶霜凝,但他毕竟是个骑墙派之人。若殿下能给予他足够的好处,未必不能让他重新倒向我们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