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乾元殿外,依然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上一次的朝堂争论,令整个朝局在暗潮中变得愈发复杂,而今天的朝议将决定接下来的走向。李敬在大理寺中的动作是否能够震慑到反对者,安国侯的立场是否明确,这一切都关系到皇权的稳固。宫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紧张气氛之中。
大殿之内,皇上依旧端坐于龙椅之上,身披正装,俯瞰着群臣。朝中大臣们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波动,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明白,今日的议程将决定朝廷未来的方向。
户部尚书钱仲衡率先开口:“皇上,昨夜城中有部分士卒私自离营,臣以为,这是因近日太后的事引发了军心不稳。若不加以控制,恐怕会酿成更大祸端。”
他话音刚落,便见沈如柏眉头紧皱,迈步上前反驳道:“钱大人此言有失偏颇。太后之事尚未有定论,如今京中士卒不过是受了一些流言蛊惑,怎能轻易将罪责归结到太后身上?”
右相陈良沉稳地迈出一步,拱手道:“皇上,朝局不稳,军心动荡,实在不容忽视。臣以为,应当严查此事,将那些背后煽动者揪出,以儆效尤。”
皇上眉头微微蹙起,目光在群臣间扫视了一圈,心中泛起了浓浓的烦躁。这些朝臣们,为了各自利益而争论不休,每个人似乎都未看清眼前真正的危机。就在他准备发话时,殿外突然传来太监急促的通报声:“安国侯到!”
众臣一愣,随即纷纷转头看向殿门,只见安国侯身穿军甲,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他的到来,顿时让乾元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臣,安国侯刘庭山,参见皇上。”安国侯向皇上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不失威严。
皇上挥了挥手,示意安国侯免礼,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安国侯,此次你进京,是为了京城的安危,亦或另有要事?”
安国侯朗声道:“皇上,臣此次进京,一方面是为维护京城安定,另一方面,臣也有几句肺腑之言想要进谏。”
“哦?但说无妨。”皇上微微点头。
安国侯神色郑重,环顾朝中群臣,随后沉声道:“京城如今流言四起,士卒离营,确是因心中存疑,不知朝中到底是谁当家作主。这些流言让士卒们不知何去何从,恐怕日后难免动摇军心。臣以为,必须尽快决定太后的处置,还京城一个安稳,才能令军心稳定。”
安国侯的话掷地有声,许多群臣纷纷面露震惊之色,有人担忧地望向皇上,也有人暗自权衡利弊。
皇上沉默片刻,目光在大殿中的众臣间来回扫视,最终,他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疲倦与坚定:“安国侯所言有理。关于太后的处置,朕已决定,暂且将她软禁于大理寺,待局势稳定后,再做进一步决断。”
这句话一出,群臣哗然,显然没有想到皇上会如此果断。李敬微微颔首,朝皇上的方向投去认同的目光。
与此同时,在东宫的书房内,太子李睿端坐在书案后方,手中把玩着一卷竹简,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在他面前,太傅秦熙正在汇报近日的动向。
“殿下,安国侯今日入宫,直接向皇上进言,主张尽快定夺太后的事情。看样子,他似乎更倾向于支持叶霜凝。”秦熙神色凝重地说道。
太子将竹简放下,轻哼了一声:“刘庭山果然是个见风使舵之人,但也难怪他如此。如今朝局动荡,父皇又对叶霜凝颇为依重,他自然要选择站在对自己有利的一边。”
秦熙试探性地问道:“殿下,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安国侯手握边军,若他真心投靠叶霜凝,我们恐怕会更加被动。”
李睿沉思片刻,随后露出一丝冷笑:“安国侯虽然选择了表面上支持叶霜凝,但他的心并不在她那里。这种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依旧可以为我所用。你找机会与他的人接触,告诉他,只要肯为本宫效力,将来不会少了他的好处。”
秦熙拱手应道:“是,殿下,臣这就去安排。”
太子看向窗外,目光深邃而幽冷。他知道,这场博弈远未结束,而他绝不会坐以待毙。
夜幕降临,宁和宫的正厅内,烛火摇曳,叶霜凝端坐于案前,面前摆放着几张从大理寺送来的密信。这些信件内容详细地记录了太后在大理寺中的情况,以及李敬对东宫方面的监视报告。
碧莲走入正厅,向叶霜凝轻声禀报:“娘娘,安国侯今日入宫进谏,建议皇上尽快定夺太后的处置,皇上已决定将太后软禁于大理寺。”
叶霜凝闻言,嘴角微微上扬:“刘庭山这个人,倒是识时务,知道什么时候该站在我这一边。不过,这种人靠不住,必须用一些更有效的手段,让他不敢轻易动摇。”
碧莲有些疑惑:“娘娘,安国侯已表态支持我们,是否还需要再做些什么?”
叶霜凝笑容不减,语气却冷静如冰:“他只是表态而已,若有更大的利益诱惑,他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