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死者的母亲,同样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而且工作时间很长,经常早出晚归。
如此一来,家里大部分时间通常只有死者和沈某两人。
警方在深入调查过程中,通过与村民们细致地交谈了解到,沈某并非死者的亲生父亲。
这个消息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小村庄里,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然而,根据村民们和死者养母的描述,这对父女之间的感情却令人动容。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沈某对死者的关心,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亲生父女。
他会在清晨为死者准备好热气腾腾的早餐,会在下雨时带着雨伞早早地等在学校门口,会细心地关注死者每一个微小的情绪变化。
而死者也乖巧懂事,经常在放学后第一时间回家,主动帮忙做家务,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她小小的身影忙里忙外,为这个家增添了许多温馨。
在外人眼里,他们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甚至超过了普通的亲生父女,是整个村子里令人羡慕的一对父女。
大家都夸赞沈某的善良和死者的孝顺,从未有人想过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不寻常的情况,可如今案件的疑云却笼罩在这对父女身上,让人唏嘘不已。
在这样复杂又令人揪心的情况下,从表面上看,沈某似乎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成为这起残忍案件的犯罪者。
他和女儿之间那有目共睹的深厚情感,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让人们很难将他与凶手联系在一起。
那么,他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地抵制警方的调查呢?
这个疑问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警方面前。
经过警方耐心且深入的沟通,沈某终于放下了内心的防备,缓缓吐露了心声。
他的眼神中满是痛苦和绝望,声音沙哑地说道,女儿的死对他而言就像是世界末日的降临,那种极度的难过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他的心灵。
任何关于女儿的消息,哪怕只是只言片语,都会让他感觉心如刀绞,仿佛再次被利刃狠狠地刺痛。
他实在是太害怕回忆起那些与女儿有关的痛苦场景了,每一次回忆都像是在伤口上撒盐,所以他才会下意识地抵触警方的询问,只是想把那些伤痛深深地掩埋起来。
警方对沈某的心情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能够体会到一位父亲失去女儿的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
然而,作为执法人员,他们肩负着寻找真相的责任,在真相未明之前,不能仅仅凭借情感就排除沈某的嫌疑。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情感与职责在这一刻相互交织。
最后,足迹专家陈星辰运用他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沈某的鞋子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检查和比较。
他拿着放大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纹路和磨损点,仔细地分析每一个特征。
经过漫长而紧张的鉴定过程,终于发现沈某鞋子的鞋底花纹、磨损程度、压力分布等各个方面与犯罪现场的脚印存在着显着差异。
这个结果就像一道曙光,驱散了笼罩在沈某身上的嫌疑阴云,警方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们是多么不希望嫌疑人是这位在他们面前因丧女之痛而几近崩溃的父亲啊。
由于警方经过前期的推断,已经判定嫌疑人大概率是附近村庄的人,于是警方在犯罪现场附近展开了全面且严密的 24 小时蹲守行动。
无论是白天的烈日炎炎,还是夜晚的寒风刺骨,警察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像一尊尊不知疲倦的雕像。
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身影、任何一点异常的声响。
期待着能从中发现可疑人员或者幸运地找到目击者,从而为这陷入僵局的案件侦破找到新的突破口,让真相早日大白于天下。
在案发几天后的一个凌晨,夜色如墨,沉甸甸地压在大地上。
负责蹲守的警察们就像一群隐藏在黑暗中的猎豹,眼睛紧紧盯着案发现场附近的铁路桥,不敢有丝毫懈怠。
就在这时,一个神秘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
时间大概是凌晨三点,此时虽已快到 6 月,天气本应逐渐转暖,但夜晚的空气中仍夹杂着丝丝凉意,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冰冷触手,轻轻拂过人们的肌肤。
那个人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帽檐压得极低,几乎遮住了大半张脸,让人无法看清他的面容。
他走路的姿态十分鬼鬼祟祟,每一步都显得小心翼翼,像是在刻意躲避着什么,又像是害怕被人发现,那身影在黯淡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可疑。
他在案发现场附近不停地徘徊着,脚步时而急促,时而缓慢,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