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帝是一个很现实的人。
不仅是因为“金钱道术”,还有就是他从小接触过的理念。
他不知道排场是什么。
只知道,既然花了银子,那就要想方设法将银子赚回来,不然这不是浪费么?
更何况。
出海本就是高风险的买卖,要是没有任何回报。
那不就是将银子丢进海里?
他的这番话,倒是让安王和宁王沉默了。
二人这一趟出去。
好不容易有了点作为藩王的感觉,所以总想着如何要替他们背后的大明增添些光彩。
然而,却忽略了大明国库在经过建武帝十年的统治开支,国朝已经不复“永宁之治”期间的充盈了。
他们二人知道朱家皇帝的性子,倒也干脆,直接认错。
“是臣考虑不周,还请陛下责罚!”
弘道帝倒是显得善解人意。
他只是喜欢修道,又不是不通人情。
平心而论,二王这一趟出去也确实不容易。
再者,他们既然能顺利往返。
这相当于是打通了“大明帝国”到“东爪哇王国”的航线。
尽管这次赚不到银钱。
但他们完全可以将功赎罪,再带队出海一次,并且扩大船队的规模,争取一次性多带点丰厚的物产回来。
接下来,二王又献上了此行的物产。
东爪哇王国盛产的红茶,以及一种水煮之后散发着香味的豆子。
这豆子遇到沸水融化,并且可以散发出一股不同于茶水的浓厚香味,喝了之后有提神的效果。
弘道帝当场让宫人将其制备出来。
等到闻得气味。
弘道帝不由眼前一亮。
“这不就是大食酒么?”
“大食酒?”安王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个叫法,解释道:“东爪哇王国的人称其为‘魔豆’。”
弘道帝并不在意这个称呼,小口抿了一下,脸上的笑容加深。
他常年与父皇待在玄都观里。
虽然足不出户,可是父皇总是能引来天下的道士。
其中就不乏见多识广的。
有道士曾经跟着西征的大军一同去过大食,带回来了一种大食人号称是他们独有的“大食酒”。
大食酒享誉西方各国。
不过,其制备的方法一直是大食教的隐秘。
这大食酒的原料有其对应的植株。
只不过,大食教教徒往往宁肯身死,也要毁掉植株,不被旁人夺取。
久而久之,大食酒就成了大食教的重要财富来源。
弘道帝尝过一次。
谈不上喜欢,他还是更喜欢喝茶。
但问题是。
这东西既然用来赚银钱,那他就喜欢了。
而今,东爪哇王国既然有这“大食酒”的原料,而且他们国家的太子也在北平。
弘道帝立刻让人召他过来。
准备靠着自己广博的学识,再尝试从这位太子的口中,看看能否寻得其他的商机。
二王则各自回到府上。
他们作为第一支返回的船队,尽管称不上是尽善尽美。
但弘道帝还是给了他们足够的体面与独特的殊荣。
不仅皇族内部召开仪式,而且还各人加封了四千户的食邑,许诺三代之内不斩。
这可算是让一直存在感不高的宗室大出风头了。
此外,东爪哇王国成为大明属国的消息,则在弘道帝的授意下快速传播。
他这可不止是给自己造势。
同时,也是准备再吸纳些有实力的商贾进来。
让他们拉船队,一起去东爪哇王国进货。
人数多了,弘道帝这个主持之人,能从中捞到的银子也多。
……
他登基的时间不算太久。
但其个人的风格已经能被朝臣们给了解。
一个字。
钱!
弘道帝堪称是大明立国以来,最嗜钱如命的一位。
这本来当是一个贬义词。
可问题在于。
弘道帝自己赚银子自己花,不去碰国库的银子。
这虽然显得有些市侩,但站在大臣的立场上,他们是没有由头去谴责弘道帝的。
而且,弘道帝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他肯放权。
朝中大臣,也是在弘道帝这里,才第一次有了当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