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啦,白天的雪下得不大,一到晚上就大雪飘飘。
部队的补给车每隔一天就出去一趟,带着嫂子们去县城买买买。
70 年代的东北人过年,家家户户都爱做这些零嘴:粘豆包,把大黄米或者小黄米泡好,磨成黄米面,包上红豆馅一蒸,那叫一个软糯香甜,还能蘸着白糖吃呢!
炸麻叶也不错,面粉、鸡蛋、白糖和在一起揉成面团,醒发后擀成面皮,切成各种形状,一炸就变得金黄酥脆,再撒上点芝麻,可香啦!
炸套扣也很好吃,把面切成小块,掏个眼转一下再油炸,又香又脆又甜。
炉果也很受欢迎,用低筋面粉、玉米油、绵白糖、泡打粉、小苏打这些做出来,烤得金黄,吃起来酥脆香甜,一点都不腻。
爆米花更是小朋友的最爱,用玉米在爆米花机里一爆,那叫一个香甜酥脆。
还有炒瓜子、花生,把葵花籽、南瓜籽、花生炒熟,葵花籽和南瓜籽可以加盐炒,味道香脆可口。
烤红薯、烤土豆也很美味,把红薯、土豆放在火炉里一烤,那味道,香甜得很,孩子们可喜欢啦!
冻梨、冻柿子也不能少,把普通白梨、柿子一冻,吃的时候用凉水缓一下,吸着梨汁或者品尝柿子的软糯甜美,简直太棒了!
柿饼也是自家做的,味道甜而不腻。
江米条也很好吃,用糯米粉做的,油炸后裹上糖霜,口感酥脆。
最后还有油茶面,把面粉炒熟,加上牛油或者猪油、白糖,吃的时候用开水一冲,味道香浓得很呢!
今年可是武天娇随军的第二个年头啦,一九七七这不就来了嘛!本来啊,她还打算回趟京市娘家过年呢。
只可惜,老公和二哥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实在不放心她们三个女人带着六个小娃娃出远门。
她家有一对龙凤胎,二嫂家有仨孩子,二弟妹家还有一个呢,这些小家伙都还小得很呢。
而且春运期间火车上又挤又不安全,所以啊,就改成去娘家过元宵节啦。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那就顺其自然呗。北方的冬天还是那么冷。
这边的部队士兵们可艰苦了,一边开荒扩地一边顶着寒冬腊月拉练。
把这边的大大小小的山头一座座都给推平了,来年开春好种地。
不过这气候还是老样子,干旱得很呢。
好在她家门口的水井还有水,其实啊,这水是从空间里放出来的,不是什么灵泉水,就是空间大河里的水,烧开了也能喝。
过年嘛,总得有点过年的氛围,武天娇这几天也在家里忙着做各种零嘴呢。
什么炸丸子啦,里面还掺和了五花肉,还有草莓冰糖葫芦、山楂冰糖葫芦、炸套口、粘糖包……
做这些的时候,她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得有人帮忙照看龙凤胎。
自从这对龙凤胎学会站起来后,现在都会推着小车在院子里转圈圈了,稍不注意,他们就会推着车子来个倒栽葱。
这个年代的女人力气可都不小,像她家二嫂和二弟妹,再加上她,三个女人忙活了一天,终于把素肉丸子和零嘴都做好啦。
家里簸箕多,做好的油炸吃食全都倒在簸箕里晾着沥油。
再用麦桔捆成一团,包上报纸绑在棍子上,把做好的冰糖葫芦、草莓都插上去。
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咯!
大年三十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炕上,武天娇和傅长卿伸着懒腰,一骨碌爬了起来。
隔壁的季南歌、武正军和乔念瑶也早早地起了床,孩子们还在炕上呼呼大睡呢。
凌晨四点,天还没亮,就听到门口那口水井边传来男人们挑水的声音,女人们则在那里嘻嘻哈哈地洗着东西。
早上的饭菜很简单,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擀面条。
大家吃完早饭,就开始忙碌起来。有人去熬浆糊,有人收拾碗筷,有人去写对联,还有人去照顾可爱的孩子们。
迷糊熬得浓稠香甜,武正军非常满意,分成了两份,自家一份,这边也一份。
不一会儿,就到了贴对联的环节啦。大门上贴的对联可是傅长卿亲手写的呢。
“媳妇,正了没……”傅长卿看着一旁拿着浆糊的媳妇,笑着问道。
“嗯,等会儿哦。”武天娇往后退了几步,仔细端详着,“往左一点,往左一点,好啦!”
傅长卿立刻明白了,照做之后又问:“现在呢?”
“再过去一点点……”
“好嘞,贴好啦!”傅长卿拍了拍手,突然冒出来一句甜言蜜语,“媳妇,有你真好……”
武天娇听了,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晕,“……”
这时候,大院里的嫂子们来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