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国位于大唐王朝边境。
因此,
没用几天的时间,
女帝便已经离开了大唐王朝,进入了大宋王朝境内。
大宋王朝是个比大唐王朝还要混乱的王朝,而且,不同于各大王朝的朝廷势大,这里是纯粹的江湖王朝,大宋王朝羸弱不堪,就连皇帝也有几代直接被魔教诛杀了。
因此,
这里相当混乱。
乐山之下,女帝带着萤勾一路疾驰。
但当走到一半之时,车队却忽然停了下来。
多闻天、广目天两大圣姬也勒马停下,安静地望着车厢。
车厢帘门掀开。
女帝从中缓缓走了出来。
“殿下,要拜佛吗?”广目天平静地问道。
“乐山,是传说中佛陀圆寂之地。大宋王朝历代皇帝虔诚信奉佛教,历时六代皇帝用了一百三十年,雕刻了十三座高达千丈的佛像,以此祈愿大宋王朝的千秋万代。这些佛像依山而建,因此流传着山即是佛,佛即是山的传说。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正是这十三尊佛像的雕刻,导致了大宋王朝的劳民伤财,民怨沸腾,据传在雕刻过程中不幸坠亡的人数已逾万人。更有许多地区因不堪重负而起义反抗。然而,当时的大宋王朝如日中天,对这些小问题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只是采取了强硬手段进行镇压。直到十三座大佛完工,其宏伟规模之大,在晴朗之日,五十里外便能清晰见到佛像。”
女帝抬头望着这千丈大佛,将车内的蒲团抽了出来,恭敬地作揖拜礼。
三拜九叩,以额头抵地足足一刻钟,方才抬头。
她并不是信佛的女人,但在她小时候,她的哥哥曾经跟她讲乐山大佛的传说,或许她的哥哥当时并没有这么多深意,但现在的她回想起来,总觉得应当敬畏。
大宋王朝,
这个极早便完成一统的王朝,因佛而生,却也亡于佛。
遥想当年,宋武祖以 “佛陀赋命” 之名,振臂一呼,召集起一群虔诚的信徒,开启了东征西讨的统一大业之路。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宗教的力量仿若一盏明灯,凝聚起众人之心,为大宋开疆拓土。
可在建造这十三座乐山大佛时,
修筑工程浩大,无数劳役民众不堪重负,纷纷逃离,遁入江湖。
民间疾苦日甚,苛政似猛虎,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对朝廷的失望与日俱增。
他们内心深处渴求着能有侠义之士挺身而出,拯救苍生。
这份渴望,在催化下逐渐演变成狂热的信仰。
普通民众不再将希望寄托于高高在上的朝廷,转而愿将身家性命托付给那些素未谋面却传闻中义薄云天的陌生侠客。
一时间,
侠客群体如雨后春笋般大肆崛起,
他们行侠仗义,声名远扬,前所未有地冲击了朝廷的威信。
当江湖势力初成,羽翼渐丰,已然有了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大宋王朝其实尚存拨乱反正之机。
然而,
命运却在此处悄然转向。
不知是轻信了奸佞小人的谗言,
还是端坐朝堂闭目塞听,从未真正了解过民间的真实状况。
当年的宋绥帝没有选择怀柔招安之策,以安抚民心、吸纳江湖豪杰为朝廷所用,反而妄图以强力手段镇压这股新兴势力。
要知道,武器的威力,一则在于威慑,二则用于杀伐。
宋绥帝却没能拿捏好其中分寸,他的镇压行动既未让江湖人士心生畏惧,在动武厮杀时又未能给予江湖势力致命一击,反倒让朝廷的虚弱暴露无遗。
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江湖顿时陷入更为混乱的局面,其势力竟一举超越了朝廷。
彼时江湖门派林立,各有千秋。
面对朝廷派来的围剿官兵,他们毫无畏惧。
哪怕是面对数万官兵的团团围困,即便实力悬殊难以单独抗衡,他们也不会投降,而是与其他帮派联合共御官兵。
江湖儿女的团结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朝廷的一次次围剿皆以落空告终。
到最后,不少官兵毅然弃官,投身江湖门派。
而朝堂,向来报喜不报忧。
高居庙堂的宋绥帝,被阿谀奉承环绕,
一直误以为江湖势力不过是疥癣之疾,不堪一击。
直至那恶名昭着的魔头罗刹鬼,如鬼魅般杀至皇宫,将冰冷的利刃架在了他的脖颈之上,宋绥帝仍沉浸在朝廷天下无敌的美梦中。
他色厉内荏地威胁罗刹鬼,扬言要全天下追杀,甚至以其家人性命相逼,妄图迫使罗刹鬼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