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上一世的记忆中,对石排镇果树农场的记忆并不多。主要是因为自己后来经商议后,对那些信息根本就不关注了。不过,石排镇以及其他几个乡镇的特产水果,后来倒是经常吃的。只不过,并没有听说果树农场重新得到恢复的消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放到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高斌对谢东说。
“时代不同了,所以人们对于很多东西都提高了要求。就拿水果来说,以前咱们北方地区,冬季家里有个苹果吃都是值得显摆一下的事情。但是现在,不仅有各种南北方的水果,甚至国外的水果也大量进来抢占市场。所以,我们如果仅仅靠着以前的所谓“特产水果”品种,已经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了。所以,恢复果树农场的建制,更重要的是恢复研究所。只有找到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个机构的恢复才有意义。所以,现在的情形跟开发区当年创立的时候一样。既是一穷二白,又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就是不知道你老谢是不是有这个信心。”
高斌说的话很客观。而且,并没有因为需要老谢去挑大梁,就给他画大饼。
“县长,这个……我还真的需要认真考虑一下。”
谢东知道高斌说的话不假。他这个年龄,再往上爬,到了退休那天也就是混个处级而已。但是,这辈子也就浑浑噩噩的过去了。但是,现在根本给自己画出来完全不一样的另一条路。自己虽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是,为什么心底却有种火热的感觉呢?
“是得好好地考虑一下。特别是需要跟家里好好商量一下。今后也许失败了也不奇怪。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我这两天思考了一下,还是觉得你是第一人选!”
高斌笑了笑对他说。
“县长,你不会然后就不管了吧……”
谢东弱弱地问。
“呵呵,怎么会呢?说句自私的话,用对了人,尽早出效果,对我也有好处不是吗?”
“那您后面还有计划对吗?”
谢东的眼睛一亮问道。
“现在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所以这次下来考察一圈。不过,果树农场确实是我这次考察的重心。因为如果把它盘活了,北部地区整个也就差不多带动起来了。”
高斌也不瞒着谢东。既然要人家跟着自己干事,总要给人家看到希望。
“前面就到我家了,去我家吃饭吧!”
谢东热情邀请道。
谢东的老母亲谢陈氏,是个很典型的家庭妇女。当年从鲁省一路逃荒到了这边,然后嫁给了谢东的父亲。
谢东的父亲是果树农场的职工。当年也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单位。而且,靠着果园,即使在最困难的那几年也没有怎么挨饿。
谢东还有个妹妹,后来远嫁去了川省。几年都难得回来一次。所以,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以后,谢东曾经把母亲接到了县城生活。
可是,老人家对故土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特别是房前屋后种了几棵苹果树。那还是谢东出生那年,他父亲亲手种下的。寓意着全家人“平平安安”。
谢东的突然出现,老母亲异常的惊喜。而且儿子还带着年轻的县长一起过来,那可是妥妥的“县太爷”呢!
高斌站在院子里打量了一下。房子应该有些年头了。是那种典型的北方民居的格局。中间入户,那是厨房的位置。左右两边是卧室。通过明亮的玻璃窗看进去,屋里是那种传统的火炕。
前院不大,不到一百平米的样子。院子的一角有两棵苹果树,此时树叶基本都掉光了。但是院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而且大部分地面用六角水泥砖做了硬化处理。苹果树的树根处用石灰浆刷过了,而且仔细地包裹着草绳。
“这两棵树都是我父亲当年种下的。一棵代表我,另一棵代表我妹。后院还要大一些,我妈平时种了蔬菜和一些玉米。只不过这个季节都罢园了……”
谢东给高斌介绍道。
“挺不错的。住在这里满满的都是回忆。关键是老人家自己住的也舒服。”
高斌说完走过去跟谢东的老妈聊了几句,然后进到屋子里面。
北方的平房在冬季都烧炕,同时也有“土暖气”取暖。所以,房间里面的温度并不低。
“妈,家里有什么菜吗?县长还没吃午饭呢!”
谢东跟老妈说。
“有是有啊,不过只有点肉,其他都是青菜。”
老太太有点激动。虽然儿子在县里工作,县长却是第一次来家里做客。
“你给俊成打个电话,让他去买只鸡回来吧!”
老太太交代谢东说。
“不用那么麻烦。有冻豆腐,白菜,切点肉炖一下。这不是咱们最爱吃的家常菜吗?我在家的时候,我妈也爱这样做着吃。”
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