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被刘邦的话语所感染。
尽管他们刚才亲眼目睹了项籍的怒斥,但此刻在刘邦的讲述下,他们还是对项籍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毕竟在这个战乱时期,能够拥有如此英勇的将领,确实是他们的福气。
而刘邦的讲述也让他们感到振奋和鼓舞,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就在前方。
于是众人纷纷鼓掌喝彩,为项籍的英勇事迹而欢呼赞叹不已。
而刘邦也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他的讲述……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刘邦依旧时常在军中讲述项籍的事迹。
他不仅把项籍当作了军中的英雄榜样来宣传,更在某种程度上将项籍塑造成了一个激励士气的象征。
而士兵们在刘邦的鼓舞下也越发团结一心、士气高昂地准备着接下来的每一场战斗。
他们知道有项籍这样的将领在前方带领着他们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在另一边的军帐之中,秦池正静静地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封来自咸阳的家书。
他缓缓展开信笺,字迹娟秀,透着家人的关怀与思念。
信中提及,他的儿子被陛下赐爵五级,这消息让他一时之间哭笑不得。
“赐爵五级?”秦池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小子,还真是得拼爹啊。”
他的心中既有骄傲也有无奈,骄傲的是儿子的成就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无奈的是这成就多少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关。
秦池的目光又转向了信中的另一段内容,儿子现在年纪大了,也该读书了。
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个乱世之中,没有知识和智慧是难以立足的。
然而,他离家太久,对家中的情况了解甚少,更不知道儿子会被教成什么样。
“陛下和嫚儿,别给我儿子找个法家或者别家的老师。”秦池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了一丝担忧。
他并不希望儿子被过于严苛或者偏激的思想所影响。
更不希望他成为某种思想的牺牲品。
就在这时,军帐外传来了脚步声,紧接着是熟悉的声音响起:“君侯,有何烦心事?”
原来是他的副将陈藻走了进来。
秦池抬头看了他一眼,苦笑道:“家中来信,说起小儿的教育问题,让我颇为忧虑。”
陈藻闻言笑道:“君侯何必忧虑?
小儿教育乃是大事,但将军可曾想过,或许咸阳那边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
秦池叹了口气道:“我就是担心他们给小儿找个不合适的老师。
你知道我对那些法家、别家的思想并不感冒。
我只希望小儿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人,而不是被某种思想所束缚。”
陈藻听后点了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
不过,我相信咸阳那边会考虑到这一点的。
毕竟,君侯的威望和地位摆在那里,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让君侯不满的决定。”
秦池听后,心中的担忧稍微减轻了一些。
他知道自己无法亲自参与儿子的教育过程,但只能寄希望于咸阳那边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他也希望儿子能够理解他的苦衷和期望。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军中的事务,陈藻便告辞离开了。
秦池独自一人坐在军帐中,心中依然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担忧。
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毕竟他还有更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在等着他去完成。
于是,他收拾起心情,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军务之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池时常会收到来自咸阳的家书,信中总会提及儿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
他虽然不能亲自陪伴在儿子身边,但通过这些信件,他仿佛能够感受到儿子一点一滴的变化和进步。
这种跨越千山万水的亲情联系让他倍感珍惜。
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为了家人和国家的未来,他必须更加努力地去战斗和奋斗。
……
整个雨季里,天空像是被捅了个大窟窿,淅淅沥沥的雨水几乎没停过。
这种天气,对于行军打仗的秦军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
然而,让人欣慰的是,尽管环境如此恶劣,秦军中出现疫病和水土不服的士兵竟然只有三四千人,死亡者也仅仅百人上下。
秦池站在军帐前,望着雨幕中的军营,心中颇为满意。
这个数字远低于他的预期,说明之前做的防范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他回想起自己如何组织军医精心调配药方,如何督促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