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阳石生病

    第一百八十五章 阳石生病
    都说现在是太平盛世,但哪里有真正的太平和真正的盛世。
    先孝武帝穷兵黩武,到底是把大汉几代帝王,几十年积攒的国力消耗殆尽。
    虽然他在霍去病等一众老臣的劝阻之下,晚年改变了策略,甚至不惜下了“罪己诏”来安抚民心。
    但一个国家的国力,不是说你想恢复就能立时恢复的。
    大汉太大了,不说政策推广需要时间,就是政策到的地方,也是需要时间来恢复的。
    因此很多地方的百姓,日子还是很苦的。
    有人说要造反,说造反就会有好日子过。
    就会有饭吃,有衣穿,就能娶到媳妇儿……
    这谁不迷糊啊。
    要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拼了这条命,能让子孙后代享富贵,还是很划算的,反正自己烂命一条,拼一把,兴许有转机呢。
    南方反了,各地别有用心的人纷纷响应。
    能挑头的,都不是无知百姓。
    百姓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只要有口饭吃,有一件衣服穿,能生娃,日子就能过下去。
    哪怕那口饭很难吃,也根本吃不饱;哪怕衣服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几乎抵御不了寒冷,遮挡不住羞;哪怕生了娃还是要继续自己这样的苦日子……
    各地燃起起义大火,因此大军还要一边走一边顺便剿灭各地农民叛军。
    当然,这里面有多少是真正的农民叛军,就不得而知了。
    好在大部分的所谓义军都是乌合之众,包括他们背后的有心之人,都如土粒瓦块一般,不堪一击。
    当那些刚举起反叛大旗的义军首领听闻,朝廷派来平叛的大军前头,高高挂起的是“霍”字大旗的时候,都吓坏了。
    连夜开会商讨对策,和匈奴的战争离去还不远,霍去病的威名犹在,那可是不世出的常胜将军,是令彪悍的匈奴大军都闻风丧胆的冠军侯,是能治小儿夜啼的杀人不眨眼的瘟神……
    大部分人先怂了,不等大军到跟前,就先派人去求降,求招安。
    霍嬗早就得了叔叔霍光的授意,爽快的接受投降。
    把首恶投入大牢,但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判个发配,黔刑,或者抽鞭子什么的,总之投降的人都轻判了,一开始几乎没有流血。
    甚至对检举叛军的人,首先投诚的人,帮助朝廷大军剿灭叛军的人,酌情给予了重赏。
    这样的政策有千金买马骨的意味,很快霍嬗和李威等将领就发现,叛军望风而逃,或者望风而降,前面的路越来越顺畅了。
    当然有那么几股力量,想不通,不要命,梗着脖子上下一心要跟朝廷干的,一直到大军压境都没有投降的硬骨头。
    对于这样的人,只能打一下,让他知道朝廷军队的厉害了。
    这样的战争也不需要霍嬗这个主帅出场,自有下面的校尉或者偏将军出手教训他们。
    霍嬗自知自己并无领军打仗的才能,他只读过一些兵书,在阿翁的教导下,演绎过一些阵法,他的功夫不如二弟霍姚,带军打仗的谋略更远不及霍姚。
    他只适合朝堂之上,跟着霍光做事,他如鱼得水。
    这长子不类父,是不是就是这个规律呢。
    有惊无险的到了扬州城外。
    虽然过了这么久,扬州城还是照样,繁华富庶,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经过了一开始的慌乱之后,扬州居民发现,南越造反好像离得他们很远,并未波及半分。
    虽然有一些深谋远虑的人,内心里还是有些担忧,但大部分人想不了那么远,他们只看眼前,只信自己看到的。
    这个世界,大部分人是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他们只信自己看到的,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因此他们是愚昧的,同时也是快乐的。
    做这样的人也挺好的,不会焦虑和抑郁。
    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忧,抑郁来自于对过往的不甘心。
    而上位者,肯定不能抑郁,但要保持一定的焦虑。
    现在的冯立很焦虑,援军道路受阻,迟迟未到,南越那边声势浩大,已经聚集了更多的人。
    粗粗算来,南方叛军足有三十万大军,裹挟的人口更是超过数百万。
    叛军正在越聚越多,朝着北方缓慢推进,南方各地从未真正的归附大汉。
    大汉已经建立百年,他们还沉浸在大秦,甚至有的百姓以为中原还是大周。
    很多人以为大将军是王翦,最高权力的皇帝还是秦始皇帝。
    赵佗作为当年秦朝大将王翦的部下,在南方部族中的号召力还是有一些的。
    赵佗在南越几十年,他当年带着几十万大秦的铁骑来到南越,统一各部,带给他们先进的耕种方法和文化思想,南下的将士和当地人通婚,他们的后代奉赵佗为神一般的人物。
    他们只知有南越王,不知有大汉王朝,更不知大汉皇帝已经换了好几个了。
    南越各部汉化度很高,他们自以为是炎
新书推荐: 人在高武当老师,开局收天才学生 穿越女亲王 穿进封神,签到获得原神技能 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 穿成养子假少,开局我只想跑路! 寻踪天官墓 原神:红蝶中的梦之舞者 穆玄凌仙 万界游戏:英雄联盟系统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