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礼

    郑玄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位谦逊有礼的年轻人,只见他面容俊朗,气质不凡,心中不禁暗自赞许。此时,郑玄脸上绽放出慈祥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般温暖人心,郑玄缓缓开口道:“无妨无妨,安定贤侄如此知书达理,实乃难得。快快入座吧!”

    张固望着眼前这位和蔼可亲、慈眉善目的老者,心情愈发激动起来。能得郑玄这般人物青眼相加,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鼓舞。

    眼前这位老人一生刚正不阿,不贪权势,却又饱受权势欺压。其从四十五岁起受党锢之祸,被禁锢家乡长达十四年之久。

    郑玄晚年回归高密之后,袁潭攻打北海,围困孔融于昌都。郑玄独子郑益恩前去救援,却被袁谭杀害。独子被害,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能唯一能安慰郑玄的,也只有独子留下了遗腹子郑小同。

    时间来到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爆发官渡之战。袁绍为彰显自身功绩,强行征召时年七十四岁的郑玄前来。

    郑玄虽为当世大儒,但是面对天下首屈一指的强势诸侯。面对权势自然也是无法反抗,只能抱病前行,于途中病逝于元城。而郑玄的孙子郑小同最后也是被司马昭以可笑的理由杀害。

    郑玄眼见着张固一副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的模样,不禁微微一笑,缓声道:“二位贤侄不辞辛劳,远道而来,不知此番所为何事啊?”

    张固这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他下意识地瞥了身旁的郭嘉一眼,但见郭嘉这位平素里时而放浪形骸、不拘小节,且又自视甚高、颇为傲慢的人物,此时此刻竟然也流露出一丝紧张的神色。

    张固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抱拳施礼,恭恭敬敬地答道:“晚生此次前来,实乃恳请老大人移驾广陵,有大事望能得您相助一二。”

    郑玄闻听此言,脸色骤然变得凝重起来,沉声道:“若刺史大人仅是为此事而来,那就无需多言了。老夫此生志在注解并弘扬圣人之言论,对仕途官场毫无兴趣可言!”

    张固心中一急,忙不迭地解释道:“夫子切莫误会晚辈!晚生此来绝非是邀夫子入朝为官,而是诚心想请夫子出山,为天下黎民百姓传播圣人的学说大义!”

    郑玄闻言,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便抚掌大笑起来,乐呵呵地道:“哈哈,原来是老夫误解了安定贤侄的一片赤诚之心,真是失礼失礼!不过嘛,老夫在此处同样能够讲学授业,缘何非得远赴广陵不可呢?”

    张固连忙用胳膊捅了郭嘉一下,郭嘉如梦方醒,从怀中掏出三本书籍。递给张固,张固接过之后,连忙将三本书籍恭敬的递给郑玄。

    郑玄接过书籍,随即看了一眼。只见第一本书册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礼记注》。

    郑玄随即翻开书册,阅读起来。随即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这《礼记注》是我受到禁锢时,选《周礼》《仪礼》《小戴礼记》三篇,耗14年之功方才着成。”

    “安定贤侄,老夫观书上笔迹不似誊抄。却似拓印而成。此为何故?”

    张固随即说道:“这便是晚辈此行请夫子远赴广陵的原因。晚辈时常感叹无数典籍因为数量稀少。或毁于人祸,或毁于战火。为此晚辈于广陵发明了一种可以大量拓印书籍的工具,起名曰‘活字印刷术’!又建书院一座。”

    “所以晚辈想请夫子前往广陵,广招好友大儒,如韩元长,孔文举,管幼安这些世间大儒。共同整理儒家典籍,由广陵书院负责大量拓印,将那些圣人书籍可以传播开来。”

    郑玄听后,情绪瞬间变得激动起来,他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地问道:“安定贤侄所言当真?当真有如此神物现世?”郑玄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着。

    站在一旁的张固见状,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后说道:“自然,晚辈怎敢欺骗夫子您?晚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要做成这件大事,非得由像夫子这样德高望重、备受尊崇之人来牵头方可成功啊!而且,这世间的大儒们手中必定藏有不少已经失传的珍贵孤本。我们唯有将这些孤本收集起来,加以精心整理和归纳成册,然后再大规模地进行拓印工作,如此一来,方能避免这些孤本彻底失传于世呀!”

    说到此处,张固顿了一顿,接着又道:“就拿夫子您所作的《礼记注》为例吧,夫子在为经文作注释之时,不仅精准地阐释了经文本身的含义,更是补充了诸多经文之外的重要资料。这些补充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经文原本的内涵和意义。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补充资料的出处说不定哪天就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传。但幸运的是,如今多亏了夫子您的辛勤付出与努力,使得其中一部分得以在礼记中保存下来。这无疑是夫子您的一大功绩啊!”

    郑玄欣慰道:“好,好,好。既然如此,这广陵我自然是非去不可了!此事我倒是做定了!”

    随即,郑玄拿起礼记。对着张固说道:“安定既然拿来一篇礼记,老夫就要考考安定!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新书推荐: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我在末日游戏里混的风生水起 做旧青铜器,警察找上门 四合院之刘光天的隐忍 快穿:我带四哥畅游小世界 古今物资交换助我暴富 我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亿抚养金 我在西游苟成最强大反派 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 拯救学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