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332章 林黛玉的困局

第332章 林黛玉的困局

    红楼梦第45回金兰契互抛金兰语,写出了林黛玉在贾府面临的困局,我们看一下到底是哪些无解的困难让黛玉如此的多愁多病。

    原文说: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

    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

    黛玉盼望姊妹来排遣,但是宝钗来了,说不了三五句她就烦了,既然黛玉隐射崇祯,薛宝钗代表满清,其实这就是清军来了,崇祯对于满清的骚扰不胜其烦,清军一旦寇边或入关,满朝文武又都束手无策,崇祯就会烦躁。

    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关于黛玉对于下人的问题,前文里也有提过,作者创了一个词叫“目无下尘,”谐音是“目无下臣”,崇祯相较于皇太极来说,应该是不如他更会收买下层的人心。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

    这是接着前面宝钗劝黛玉多读正经书,学习针织耕种来写的,在背面也就是崇祯朝廷与后金议和的事,所以这断也是那回的后续。

    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

    我们知道其实写《石头记》的时候,崇祯朝廷早就灭亡了,所以这里可以看做崇祯与皇太极各自面临的困难,双方谈判的思路,也可以算是作者在事后分析。

    薛宝钗说每年闹一春一夏不是个常法,就是双方这么一直打下去,都已经吃不消了,战争带来的伤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宝钗的意思是停战以后,黛玉可以好好治理内部问题,彻底解决问题。

    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

    从这句话里看,崇祯是已经绝望了,他并不觉得大明朝的问题可以解决,依据是别说现在了,就是以前好的时候也只是勉强维持罢了!

    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

    ‘食谷者生’这句直击问题的核心,就是没有粮食,人虽然可以吃各种食物,但是当时维持生命就得靠粮食,粮食才是最好的食物。

    粮食能迅速补充大脑所需,而肉类的转化率极低,其他食物又不能提供这些。

    因此古代政权维持最有价值的战略物资就是粮食,它可以发俸禄,救灾,发军粮,可以说只要有粮食,朝廷就可以做任何事,没有粮食,就什么事都做不成,而恰恰崇祯接手的,就是一个急缺粮食的大明王朝。

    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从黛玉的病症上,也可以说一下,文中说黛玉犯的是嗽疾,汉字咳与嗽是有些不同的,单用“咳”指有声无痰,单用“嗽”指有痰无声。

    这种情况一般认为是有寒邪水饮,即寒邪进入体内,水饮指五脏不能运化水,可以理解为崇祯朝廷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水在书中又代指满清,那就是崇祯朝廷不能解决清军的问题。

    可以看到作者在写黛玉的病症时,都是将中医理论与历史紧密结合起来的。

    宝钗的建议是:黛玉的药方里“人参肉桂”太多了,这两位是补药,大补元气与命门之火,就是指崇祯朝廷面对这种病症更多的是用大补的方法来应对。

    宝钗说应该以“平肝健胃为要”,就是降低肝火,增加脾胃的生产运化能力。

    肝为将军之官,胃为仓廪之官,五行属土,气血生化之源,这还是要停止战争,恢复生产的意思,与前面宝钗劝黛玉多做针织,学习耕种是一个方法。

    也就是皇太极建议崇祯双方停战议和,恢复生产。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庚辰双行夹批:黛玉才十五岁,记清。】

    
新书推荐: 为奴五年,独美后她乱帝心夺凤位 星路仙踪 玄主龙神 仙游纪 高武普通人,职业长生者 恰好对上你的眼 开局,就是剑道天才,我拿什么输 电竞大佬的白月光诈尸了 王府老封君带着七个媳妇闹和离 火影:我在忍界开宗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