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狼烟四起

    李希烈的求援信送到魏州时,李晟的捷报也到了长安。

    兵部郎中卢杞双手高捧着捷报一路飞奔进入政事堂时,正好遇到“大病初愈”回政事堂点卯轮值的元载。

    “蔡州大捷?”元载吓了一跳。

    王臣大军前几日才刚出潼关,居然这么快就拿下蔡州?

    他这个内侄,难不成懂得道家缩地术,可以缩地成寸?

    要不然五万大军怎么可能在数日之内走完一千多里路?

    “右相容禀,拿下蔡州城的并非是驸马都尉所率大军,而是陇右道及山南西道兵马副元帅李晟所率湟原镇八千精锐骑兵!”卢杞恭敬的递上捷报。

    见元载没动,杨炎当即伸手接过捷报,看完之后脸色有些难看。

    直到这时候,杨炎和元载才知道平叛大军居然分两路,王臣所率的五万平叛大军只是虚张声势,而真正的杀手锏是李晟所率领的湟原镇八千精骑!

    李晟和王臣不仅骗过了他们,也骗过了李忠臣那个蠢货。

    李晟好算计,王臣还有咱们这位太子殿下瞒得他们好苦!

    打发走卢杞,趁着太子和其他宰相还没到,杨炎小声说:“右相,李晟这么快就夺了李忠臣的老巢蔡州,属实出乎意料,下官很担心……”

    “不用担心。”元载到这会也已经回过神来,哂然一笑说,“只是打了淮西军一个措手不及而已,待淮西军稳住阵脚之后,肯定还会有一场惨烈的大战。”

    淮西军的强悍以及骁勇,给大唐君臣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这倒也是。”杨炎深以为然,“无论如何淮西镇主力犹在,虽说这些年因为安逸,淮西军早就已经不复十年前的骁勇善战,但毕竟还有七万马步大军!”

    “别说是七万多大军,就是七万只羊让王臣和李晟他们抓,三个月也未必抓得完。”元载冷冷一笑又道,“然而最多半个月,魏博镇、成德镇、淄青镇、卢龙镇甚至于就连昭义镇都会跟着起兵作乱,彼时山东必定大乱。”

    ……

    对于这一点,身为右相的元载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

    因为十年前,安史之乱只是表面上被扑灭,实际上,安史叛军的诸多旧部诸如薛嵩、李宝臣、令狐彰还有田承嗣等,只是换了一个身份,从叛将变成了唐廷的节度使,负责平叛的许多大将诸如李光弼、李正己、仆固怀恩等人因为胡人身份,也跟朝廷离心离德。

    还有趁战乱坐大的李忠臣、梁崇义等节度使也开始割据一方。

    这些年虽然也处理了一部分藩镇,但是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

    到大历元年,真正服从朝廷管的除了东南半壁以及两川之外,就只剩下半个关中。

    为什么是半个关中?因为另外半个关中已经被吐蕃人给占了,至于河西、北庭还有安西更是早就已经失去了联系。

    那时的大唐真就是只剩下半口气。

    这样的生存环境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恶劣二字来形容。

    所以李豫只能捏着鼻子退让妥协,不仅赦免了薛嵩、李宝臣、田承嗣等安史叛将,还委任他们为藩镇节度使为大唐镇守地方,对于李忠臣、梁崇义等割据一方的藩镇节度使也是隐忍不发,任由他们截留赋税、扩充军力。

    说白了李豫是在拿空间换取时间。

    先容忍这些藩镇节度使割据地方各种姿意妄为,像田承嗣给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立祠称圣这种倒反天罡的事情,李豫都咬碎牙齿忍了。

    各种高官厚禄甚至王爵,就跟不要钱似的分封。

    只要是有头有脸且归降了朝廷的叛将,基本都封王。

    李豫的施政核心就一条或者说一个字:忍!我忍忍忍忍!

    我先忍着,等到朝廷积攒了足够的人力物力及军力,再来挨个收拾你们,哪怕是我李豫这辈子办不成,到了儿子甚至孙子辈也要挨个收拾你们。

    在另一条世界线,走向基本就是如此,李豫直到死也没能攒够人力物力。

    一直到唐德宗李适继位,大唐朝廷才终于积攒下足够的人力物力及军力,然后开始了大唐的第一次削藩运动。

    不幸的是,李适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

    这次削藩失败对李适的打击很大,直接就没了心气,开始变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甚至于放任宦官掌握兵权,埋下肘腋之患。

    大唐的再次削藩,就要等到李适的孙子,宪宗李纯。

    李纯跟李适一样,也是在苦难和颠沛流离之中长大,心性比李适更坚韧,削藩的决心也比李适更加坚定,人力物力以及军力也更充裕。

    李纯的削藩差点就成了,可惜最后毁在一颗金丹上。

    言归正传,到大历八年,大唐朝廷实控的地域仍然只有两川、关中、陇右、河西、安西以及
新书推荐: 港片:卧底李光耀的成长史 重回1998:误撩神秘大佬 出狱后,我成为了前男友的心尖宠 涅盘修仙传 一本功法闯宇宙 斗罗:唐三成蓝毛妹子,赖上了我 恶雌腰软,撩得星际大佬夜不能寐 师姐重生断情?被疯批师弟盯上了 九州风云变 史前女首领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