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零四年,年末。
马良在禀告士颂之后,正式开始执行“偷转百姓”的战略。
隐藏在荆北的诸多暗组,同时动手。
趁着“过年”的期间,曹军的守备比较薄弱。他们一面组织百姓向西转移,一面打通底层守备的诸多关节,让“值班”的守军放行。
任何人,都有价码。
当他在你的面前,坚守他所谓的职业操守,或者所谓的人生观时。不过是你给出的价码,不够高而已。
而士颂也好,马良也好,为了这次“偷转百姓”的战略,可是准备了大批的财物。
对于曹军的中高层而言,这些钱,或许无法收买人心。
但是对于中下层的基础军官而言,荆南这边给出的价码,是他们给曹操打工二十年`三十年,都赚不回来的钱。
面对暗组拿出来的定金,以及许诺的更多好处,这些人纷纷选择了让步。
当然,曹军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金钱开路的。
有的人,和蒯家、邓家、习家等归顺曹操的荆北大世家,有亲属关系。
有的人,家眷亲人,都在中原,都在许都。
他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了财富,而背叛自己家族的。
但这些人,暗组也有自己的对付方式。
那就是用更多的钱,让这些人的同僚,完成对他们的排斥。
让这些人,在“过年”期间,因为别的事而无法顾及百姓的异动。
若是连这种办法,都无法除去的人,暗组自然也有保底的手段。
自从荆北大败之后,士颂的手段,是越玩越脏了。
你家在中原的亲人“病故”的书信,父母出事的消息传来,这些人还有不离开的可能?
若是还不行,那这些人,就是舍小家顾全曹操的大局的人,是曹操的铁杆支持者。
士颂也好,暗组也好,自然不会再留手,直接各种方法弄出“意外”,让这些人看不到明年的太阳。
而对于这些本就无关大局的中低层官员。要么,他们周围的人,都被打点过,拖延一番后,明年再进行上报。
要么,就是报上去了,也不会引起太多的重视。
总之,在华歆收到的各种报告里,荆北的百姓,虽然有怨念,但整体而言,还是稳定的。
华歆自己也相信,要不了多久,等到曹操完成了河北四州的平定,挥师南下,就一定能再次统一天下。
至于他的“故主”士颂,他更多的,是觉得可惜。
在他看来,若是士颂和自己一样,安安心心地为“朝廷”办事,和曹操站在一起,那天下,早就安定了。
当然了,士颂和曹操都是有野心的人。 但野心,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
显然,士颂的实力,在曹操面前,不值一提。
这天下,能和曹操比肩的人,在他华歆眼中,是不存在的。
这一天,正是春节时分。华歆按照传统惯例,将荆州文武召集起来,一起庆贺。
虽然名义上,他才是朝廷的荆州牧,但是在荆北,谁才是真正的掌权人,他还是明白的。
宴会的主座,他自然让出来给了曹仁。这位曹家镇守西南的绝对大员。
“听说,去年士颂偷偷率军南下,平定了南中之乱,又顺势开拓南疆,灭了数个国家,建立了什么南疆都护府。还号称,和从前的西域都护府一样。”
曹仁一面给自己倒酒,一面说着在荆北也已经流传开来的消息。
华歆听了这话,立刻笑着回答道。
“将军,那士颂自从襄阳大败,南窜之后,实力大挫。若非仗着长江天堑,我军北方军士偏多,不擅长水战,丞相大人早就打过长江去了。”
“现在南面,越是传言士颂在南中如何强势,又是如何向南面开疆拓土。在我看来,就越发的显示,士颂如今的实力,大不如从前了。”
见曹仁有疑惑,华歆继续说道:“若是士颂真的在南面取得大进展,实力恢复。拥有了他上次侵犯中原的实力。”
“以士颂的个性,会眼睁睁地看着丞相大人平定河北四州,而毫无动作?”
华歆的这句话,倒是了说到了点子上,曹仁也是不住的点头。
“士颂现在,就是靠着荆州原本的水军,隔绝长江,以求自保而已。”
“甚至,对于留在江夏的刘备,他都没能给与多少支持。不过是运些粮食武器的帮助。”
“那刘备和丞相大人,斗了十多年了,乃是丞相死敌,若是士颂在南面,真的开疆拓地如此广大,那里会分不出一点地方,把刘备接过长江安置。”
“他若有实力,自然会把刘备麾下文武,吸纳进他